现在我刚开始上初一,刚开始接触历史。希望请教历史很好的学霸告诉我,历史答题的格式,还有一些简答题什

现在我刚开始上初一,刚开始接触历史。希望请教历史很好的学霸告诉我,历史答题的格式,还有一些简答题什么的,怎样才能答完整不被老师扣一点分呢?我总是会被老师一勾一点。。谢谢啦。要有经验的大神。。(后面会继续来楼问其他科的)

  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

  一读:解题的基础
  1.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⑴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须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份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它修饰成份。
  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如95年第39题,要求把继昌隆缫丝厂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逐条列出,如果不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角度来阅读,就会眼花缭乱,不解其大意。
  ⑵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 ,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⑶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效。如;’92第46题的提示性文字‘下面反映同一朝代的四段材料’,其中‘同一朝代’就是一重要信息。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必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定有用。如‘以下材料是淝水之战前,前秦群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一材料的历史背景。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文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说明: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涉及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材料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的。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4.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递进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如’97年第45题“雍正帝论农工商关系”。二是归纳评述论证式,如’95年第39题“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便是典型的归纳要点式材料题。三是’97 年第44题“南唐烈主”题,’98年“巴黎和会”题。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解答中可避免的的失误。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⑴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却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⑵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教材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如’97 年“西进运动”题。因此,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⑷要认真书写。
  四、怎样解答历史问答题
  1.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学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å”å¥³ç¥¸»ä¸­è¯´:“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92年试题)
  再如: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概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地位。(97年试题)
  (注:)
  2.细心审题
  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身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题型。随着高考问答题综合性增强的态势,其复合性加强。审题说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分析、简析、评价、论述、比较、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次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简称:审题型,确定答题格式)
  第二,明确题目要求。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具体操作大致有:⑴审时间的上限和下限,确定史实范围;⑵审中心,明确史实内容;⑶围绕中心,进行语言表达;⑷语言表达应逻辑严谨,史论结合⑸语言表达应段落化、要点化;⑹审理论观点,史论结合。
  第三,挖掘题意。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如1995年“建国后生产关系题”,题目涉及回答的内容有:生产关系变革的步骤、每次变革的原因和内容及结果、理论依据等三个方面。考生必须综合建国以来生产关系的三次变革来回答,但有不少考生仅答出第一、二次变革。对材料问答题,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并搞清观点与试题论证的关系。针对一题多问和分值分布的规定,搞清重点与非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第四,审明材料的观点。目前来说,不少问答题是通过材料来创设答题情景的。这就需要搞清所引历史材料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材料类的论证题,其观点、结论,多是需要考生论证的论点。否则就会文不及意,离题万里了。
  3.解决难点
  考生对问答题的回答,深感困难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度概括的文法、评论方法、理论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的难点和重点。
  第一,关于高度概括的题目。这类题目跨度大、涉及史实多,突出“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对此应按照题目指向和要求,可用把散见于教材的史实加以筛选、提炼、运用将史实浓缩的提炼式概括法,或采用以时间顺序为纲的概括法,还可以用逻辑关系为主的概括法,进行概括时,力求概括精炼、准确。
  第二,关于评论性的题目。通过提出观点和提供材料,要求给予评论,如“杨贵妃题”。历史评论是历史学科的特色之一,按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离开具体历史条件从抽象原则出发进行空洞评价。一般情况下,根据题目要求和历史要素,运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对材料式问答题,首先据题目的有效信息,从隐含的观点进行评论。
  第三,理论认识方面的题目。这方面的要求主要包含在问答题的最高层次“说明了什么”中。目前来说,多数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隐含在题目之中。可紧扣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史论结合,去论证、揭示题目的结论。
  4.筛选要点
  在认真审题的经常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确定住观点。但是,问答题的特性,并不要求全部罗列史实。因此,比须跟据题目的指向,对史实作认真的筛选,确定好要点。切记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5.简列提纲
  中考命题的发展,是绝难碰上成题的。因此,编列好提纲,尤显重要。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详列,自己明了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1
历史题目一般一条有很多问,要分开答,如直接原因: ,影响: 。字要整齐。答题时,确定答案先写。就这么多了,祝你历史学得快乐。
第2个回答  2015-10-01
虽然我初中是历史课代表。。但是你说的有点乱。。。听不懂
第3个回答  2015-10-01
多看书,答题要答完整,老师说那些是重点要画起来,背下来
第4个回答  2015-10-01
题目问什么就回答什么,答题答到点子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