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博览群书,为什么思想水平仍然还是这么低呢?

如题所述

近日,一位朋友到访,他谈到了自己最近几年的状态,也提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苦恼——明明自己读过的书很多,可是思想水平却还是很低。

后来,我在跟其他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的情况并非个例。现在大家普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好像阅读跟思想完全分开,在自己脑子里成了两码事。

在探讨阅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大家阅读的目的。


有些人因为自己随时都处于焦虑状态,仿佛只要稍微松懈就会被社会和他人甩出很远的距离,所以他们购置了大量的书籍,坚持每天阅读,每个月的阅读量极其可观。

还有一些人,大概一个月也就只够读完一本算不上多厚的书,但是他们却非常享受阅读的过程,并不存在“被焦虑追着跑”的情形。

前者是社会的绝大多数,后者是社会中的少数。

绝大多数人都铸成了社会的现状:在焦虑中阅读,越是阅读就越是焦躁不安。而这一群人,也恰恰就是那些读过许多书却仍然不懂得独立思辨的人。


叔本华说:“阅读和学习是任何人都能自愿进行的活动,而思想却并非如此。”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兴趣可以激发我们体内的能量,激活我们的好奇心从而成为我们的动力需求,促使我们去探索和了解那些感兴趣的领域。

另一方面,是因为兴趣的出现,可以最大程度地唤醒我们的潜意识,强化我们意识层面的活动。

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兴趣和好奇心(动力),所以我们才会努力去思考和学习(目的)。

然而很现实的问题就在于,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没有几个人是因为兴趣才去阅读书刊的,自然也就谈不上意识的活跃了。

如果我们不是真正对阅读本身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会缺乏驱动力,当个体缺乏驱动力时,就难以达成目的。

这个“目的”,从心理层面来讲,通常意味着“思维活跃”,即思考。


当我们在阅读时,实际上大脑思维是处于休息状态的,我们几乎不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只是在借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来消除自己的疑虑。

并不是说依靠他人智慧的结晶就一定是无益、错误的,只是如果在这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在摄取和吸收,缺少了独立思考和辨析的环节,那么就极有可能成为“他人思想的傀儡”。

博览群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读书的目的,不单单只是为了收集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更要注重自己的见解。

倘若读完一本书,你毫无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那你这书读了也是浪费时间。


当然了,的确有很多人把阅读当作生活中的消遣,他们也并不在意读书到底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只要不因读书而感到焦虑,都是没有大碍的。

在这里我一直强调的主体,都是“我读了这么多书,怎么还这么无知”的人。对这类人来说,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不是书刊,而是自身的焦虑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焦虑的产生是因为自身没有安全感。

但是他们恰恰又最容易忽略自己总是剑走偏锋的事实——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在哲学上,我们讲求用实践来检验真知。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批判经验主义者,就是因为大家更看重实践的作,我们不认为所有的真理都出自经验和历史,而是来自于实践。


成年人想要拥有更成熟的心智,那么就不该把眼光只局限于阅读上面。我们更应该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思维的力量,学会独立思考。

众所周知,阅读可以带来的最大力量之一,就是提升思想,开阔眼界。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你得阅读,你得在阅读中思考,你得在思考中总结。

光是吃别人嚼烂的东西,你能有什么营养呢?又何谈思想的茁壮成长?

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直阅读。

真正的思想家很少,不是因为思想层次不够高,而是因为大家都懒得去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6
有的人博览群书,但是个人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因为他们总是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特别优秀和努力。
第2个回答  2020-08-26
看书并不能提升思想水平。单纯的看书是改变不了自己思想水平的,还需要有人指点。
第3个回答  2020-08-26
主要是读死书,目的不纯,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精华,还是处在低端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