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停顿划分依据

如题所述

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有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一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的成分关系和意义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确定文言文停顿与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时,一般应停顿,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

例: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而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时,需停顿。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四、“也”在句子中间时,一般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矣

五、古代的年号、国号、官职、爵位、地名等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六、句子中有省略成分时,一般应在省略位置后或前省与后省之间停顿。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赵桂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