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考前十天应怎样进行高效复习呢?

如题所述

临考前的最后10天是一个特殊时期。经过长时间复习,这时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实力基本已定。 临近考试,想在最后阶段使自己再提高一个层次也是不现实。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如何复习呢?总的策略是,继续熟悉知识巩固已有水平,力争临场正常发挥。

一、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考试内容

这个时期要再梳理一遍各科知识系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复习。按照知识系统回归课本。熟记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例题,再次熟悉基本方法、基本题型。以提纲挈领复习为主,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整体方面。以掌握知识要点为主,练题为辅。

有些同学这个时期仍然大量做题,而忽视对知识体系的再复习,结果搞得很忙乱。 这样匆忙上了考场,有时连最基本的公式或其他平时熟知的内容都忘了。这是临考前复习重心失误造成的。所以,临考前的注意力不能全部放在某一个局部上。

二、集中精力学好短期记忆见效快的内容

这个时期,适当淡化复习语文的作文、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等内容,要集中力量抓即时性较强的科目和内容。文科要侧重于复习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中的时事政治,文学常识、古文背诵、历史事件……理科要侧重于记忆各种公式,定理等,以免到了考场一时想不起来,因为这些内容短期记忆见效快,况且间隔的时间较长,临考前再重新记忆一遍防止遗忘也是很必要的。淡化复习效率周期长的科目,不是不复习,而是说不像前一阶段那样大量做题。要侧重于记忆,侧重于熟悉典型例题。

三、继续保持优势学科的学习,抓好有潜力的学科

最后阶段里,在普通复习的基础上,要继续保强抓弱。

强势科目不能一点不看。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在以往的考试中有些同学就吃过这个亏。 比如以为数学是自己的强项,结果最后阶段连看也不看,全用来背政治。 可考试中恰恰是在自以为最强的数学上出了问题,到了考场连常用公式一时也想不起来了。所以最后阶段还是要保强的,还要把最基本的内容“过” 一遍。

在制订复习计划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又在哪里。 对于薄弱环节和把握不牢固的学科, 我们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同时, 也要兼顾考虑自己的生理状况,想一想自己一天中的学习低、高潮是什么时候, 自己的作息时间如何, 必要的睡眠时间是多少等。找出自己一天中的最佳时间,从而安排复习的最佳时间段。

最后阶段里,对弱势科目也不能一味投入过多的时间,因而挤占了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对弱科要加以分析,不要盲目乱抓。 只对那些弱势中有潜力的科目,适当多投入点时间。 什么是有潜力的弱科呢?就是在那些成绩一般的科目中,那些过去投入时间相对较少的科目,一般来说就属于还有潜力的科目。对于这样的科目,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精力放在记忆性较强的内容上,这样耗时少,见效快。

强势科目不能一点不摸,弱势科目不能放弃不管。

四、适当做题,保持考试的感觉

最后阶段还是要适当做题。因为完全不做题,到考试时就会眼生,手生、头脑反应慢。

但是最后阶段做题,与中长期复习时做题不一样。最后阶段做题只做那些基本的、典型的,而且量不要大, 以保持熟悉为目的。对有些题,还要适当写写,注意表达的语言和格式;对有些题,只用眼看心想,做到不忘不生疏就行。

最后阶段不要做难题、怪题,一般也不要做新颖题。有些同学在考前最后几天里,总想猜测押题,看这个像是要考的,看那个也像是要考的。还有的同学听信传言,从什么地方搞来一些题匆忙抢做。这些做法,很容易引起心理慌张,挤掉从宏观上、整体上重新熟悉各科知识体系的时间,扰乱了正常的复习计划,不会有好效果。

考前最后阶段,在复习知识体系的同时,每天适量做些典型的基础题目,保持对应考内容不生疏,坚持每日练练,是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学生在考试前面也是可以复习,但是要劳逸结合,不能劳累过度,要适当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实力取得好成绩。
第2个回答  2020-11-06
坚持刷题。保持一定的做题感觉,一直到考试前。
总结错题。光是一味地做题是没有收获的,只有从错误中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
自我勉励。给自己勇敢的鼓励,可以克服考试的害怕和恐惧。
第3个回答  2020-11-06
考试前十天,不要做难度太大的题,折磨自己心态。拿出错题本,翻看之前的在哪里出的错。做一些基础的题,保证这种基础的东西不会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