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姓的由来

我姓明,想知道他的来历,听说是满族人

明姓源于谯明氏,出自燧人氏的部下明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上古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大臣,是谯明氏的后裔,因为具有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的看重,后来成为“四佐”之一。

在明由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者,后省文简称为明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英雄联盟选手-明凯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1、湖北省明氏

始祖五代后唐时人 明冕,长子和次子留住通山县通羊镇,冕公携 三子移居阳新 县排市镇,[古代为兴国远滩].子孙有很多,代表人物有 工部尚 书明彦才,等等.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二十多 个县市.外省也有不少,世系和辈份都很清楚.具体情况查家谱。

目前湖北省广水市太平乡、广水市马坪镇、黄石市阳新县木港镇有集中分布的村落明寨村,目前全村几乎均为明姓。

2、韩国明氏

湖北随州明玉珍在重庆立国,史称大夏皇帝。儿子明升继位,败于朱元璋,被发配到高丽居住。归义侯明升遂成朝鲜、韩国一派之始,今日朝鲜、韩国一派子孙有四万之众。而且成立了明氏大宗会,编修《明氏家谱》四卷,每年回重庆祭祖。

3、南阳明氏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百里奚是春秋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30几岁离开南阳才出游求仕,历经齐、宋、虞等国,曾做虞国大夫,终至秦国丞相,墓葬于南阳紫山东南七里。

又根据北齐平原郡将陵县令明质墓志记载,明质为南阳人,先祖有晋司徒 ( 相当于丞相,但位高权轻 ) 、魏太尉 ( 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尊而无权 )。今日南阳仍有明氏居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姓氏:明
祖宗:明氏
分类:以祖名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 由的,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 一。明由的后代便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得到明姓。
2、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虞国公族的后代。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 子名叫视,字孟明。是一个将军。取得过很多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晋 国的军队,为秦国的西部称霸打下了基础。孟明死后,他的后代就用 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改姓明。成为明氏的一支。
3、出自北魏时的鲜卑族。北魏时候由一支鲜卑族姓斗眷氏,孝文 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改姓明。
4、由旻氏改明姓。元末的红巾军领袖本来叫旻玉珍,后来因为信 奉明教而改姓明。他的子孙后代于是也改姓明。
郡望:
1、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 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县。
2、平原郡:西汉的时候开始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平原 县一带。
3、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廉慎堂:晋朝时期有一个朝廷命官叫做明汲的,开始的时候任 县里的主簿,廉(廉洁)慎(细心)爱民。一年他们县遭了荒年,他 于是下令打开仓库赈灾。家中有死了人的葬不起,他就给人家买棺材 埋葬。因此人们拥护他,提升当了县令。著有《家训》。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明姓的起源

姓氏:明
祖宗:明氏
分类:以祖名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 由的,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 一。明由的后代便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得到明姓。
2、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虞国公族的后代。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 子名叫视,字孟明。是一个将军。取得过很多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晋 国的军队,为秦国的西部称霸打下了基础。孟明死后,他的后代就用 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改姓明。成为明氏的一支。
3、出自北魏时的鲜卑族。北魏时候由一支鲜卑族姓斗眷氏,孝文 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改姓明。
4、由旻氏改明姓。元末的红巾军领袖本来叫旻玉珍,后来因为信 奉明教而改姓明。他的子孙后代于是也改姓明。
郡望:
1、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 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县。
2、平原郡:西汉的时候开始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平原 县一带。
3、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廉慎堂:晋朝时期有一个朝廷命官叫做明汲的,开始的时候任 县里的主簿,廉(廉洁)慎(细心)爱民。一年他们县遭了荒年,他 于是下令打开仓库赈灾。家中有死了人的葬不起,他就给人家买棺材 埋葬。因此人们拥护他,提升当了县令。著有《家训》。
迁徙分布
未知。

一 姓氏源流
明氏的起源有四:
1 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
由的,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
一。明由的后代便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得到明姓。
2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虞国公族的后代。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
子名叫视,字孟明。是一个将军。取得过很多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晋
国的军队,为秦国的西部称霸打下了基础。孟明死后,他的后代就用
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改姓明。成为明氏的一支。
3 出自北魏时的鲜卑族。北魏时候由一支鲜卑族姓斗眷氏,孝文
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改姓明。
4 由旻氏改明姓。元末的红巾军领袖本来叫旻玉珍,后来因为信
奉明教而改姓明。他的子孙后代于是也改姓明。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1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
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县。
2 平原郡:西汉的时候开始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平原
县一带。
3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1 廉慎堂:晋朝时期有一个朝廷命官叫做明汲的,开始的时候任
县里的主簿,廉(廉洁)慎(细心)爱民。一年他们县遭了荒年,他
于是下令打开仓库赈灾。家中有死了人的葬不起,他就给人家买棺材
埋葬。因此人们拥护他,提升当了县令。著有《家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6-26
明氏的姓氏由来
明(ming)
(1)出自姬姓,以字为氏,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儿子视,字孟明,子孙以明为氏。
(2)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壹斗眷氏,入中原后改为明氏。郡望:吴兴郡(今浙江临安至江
苏宜兴一带)。

明氏宗谱球 冕 旭余日宗彦
小怠种产庆 正子永克升 显万学兴全 良师家士应
帮昌安道平 廷瑞振芳声 祖德同江浩 先功自汉新
根崇枝必达 泉浚坎皆盈 南北星庄远 匡扶雨惠匀
迪前俱寿富 述志并贤仁 抒翰词成玉 怀才席有珍
桂林联鼎甲 槐宇代冠绅 忠恕存心则 谦和保性程
云山传著作 象魏纪经纶 积善斯能久 芝兰定遇春

此宗谱系湖北省十堰市(原郧阳地区)明氏所用,现在已到“廷”
辈上下三代使用时间已达500----600年之久。现任竹溪县委书记。
抄录自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明氏宗谱,抄录人明廷赟.

2.中国明氏在中国的分布
A。青州或齐州平原郡鬲县
B。山东陵县老鹳窠
C。吴兴郡(湖州市吴兴县,苏州吴江县)
D。河南郡(洛阳)
E。汲郡(河南汲县)

希望有以上县市的明姓朋友能提供相关的资料,十分感谢!

3.明氏在韩国的分支
韩国人寻根到柳林 随 州
2月26日,大韩民国明氏大宗会一行27人千里迢迢来到夏帝故里——曾都区柳林镇双利
村明玉珍纪念馆,朝拜仰慕已久的明氏家族始祖明玉珍故居。
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是我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史载:“明玉珍,公元1331-1366年
,元代梅丘里平林聚玉沙村(今柳林镇双利村)人,元代农民大起义领袖,后在成都称帝。死
后,其子明升去了韩国高丽。”
据大宗会会长、原韩国农业部副部长明宜植介绍,明氏家族在韩国历经600多年的繁衍,
现已达到6000余户、2.8万人。同时,他表示,今后将组织更多的明氏后裔来柳林朝祖
,尽力支持纪念馆的景点建设,并当场捐资2000美金。
江北城始建于东汉,曾为江北县衙所在地,这里有重庆最早的官办气候观测站———测候亭
,有明清时期的古城墙和众多民居。上世纪80年代,这里出土了重庆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皇帝陵
墓———明玉珍皇帝陵(明玉珍为元末明初明教的分支队伍领袖,在重庆建立政权,后其子率
众降明,被迁往今天的韩国,韩国前农业部部长明宜植等明姓族人均为其后裔),此后,每年
都有韩国人前来寻根祭祖。
古城里还保留着众多文物古迹,重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偏将军金印(赵云副将印
)、明玉珍皇帝陵等。这里有着绵延数公里的文物保护带,见证着中韩两国源远流长的血脉?

4.山东烟台栖霞县的由来?

5.河南洛阳南郊栖霞宫何人?

6。栖霞寺的来历?
以下是一副对联:
>清边却敌
>立学聚徒
>上联说北宋安丘人明镐,字化基,进士出身,仁宗时历京东、益州、陕西、河东转运使,知
开封府,官至参知政事。知同州时,募集健卒三百人,号称“清边军“,教他们使用强弩,敌人
不敢侵犯。下联说南朝齐平原人明僧绍,字承烈,宋元嘉年间举秀才明经,精通儒术,朝廷屡
次征召,他都不去。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徒立学。高帝曾赠他竹根如意笋箨冠。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是我国佛教著名圣地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
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栖霞寺得名于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隐士明僧绍之号——“栖霞”。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
绍捐其住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又改为“栖霞寺”。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妙
因寺,宋代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敕书“栖霞?
隆薄G逑谭嵛迥?1855)栖霞寺遭兵燹而毁。光绪三十四年(1904)栖霞寺住持僧宗仰、若舜相继
修复。栖霞寺现存建筑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摄翠楼等,大部分是此时募化重建。
民国初年宗仰上人曾得孙中山先生的资助,再建道场。1979年修复一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
外开放。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笔撰写了《重修栖霞寺碑文》,对栖霞寺1500年的历史作
了总结和介绍。
栖霞寺前有彩虹亭,再前即为白莲池,形似半月,又称“月牙池”。池周围新增汉白玉石雕
刻栏杆,与池水相映成趣。寺门上横嵌“栖霞古寺”四个大字,左右墙上分别镶着“六朝胜迹
,千佛名蓝”。入寺门,即见1930年建成的弥勒殿,过弥勒殿,便是金碧辉煌的毗卢殿,重檐
九脊,高大雄伟,殿内佛像和弥勒殿的塑像等均是1979年南京工艺雕刻厂和温州民间艺人雕?
堋6�髁脚苑痦枭瞎┠镜穸��钐?高约2米)像等,精工塑雕,各有姿态。
栖霞寺又是唐朝鉴真和尚所至之处,所以在寺内的藏经楼院内专设“鉴真和尚纪念堂”,供
奉着1963年日本文化代表团访问南京时赠送的一尊鉴真和尚脱胎塑像,还陈列有鉴真和尚有关
史迹资料多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碑》立于唐朝上元元年(674),碑文是唐高宗李治所作,
由初唐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其书法既师承了王羲之,又吸取了褚遂良等的笔法,自成一家。
通篇用行书挥写,笔划丰润圆劲,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行书碑刻之一。虽历经1300年风雨,
依旧“风骨凝重,精光内含”。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相传为唐高宗李治亲题。
舍利塔为覆钵式,外形类似密檐形式,八角五层,高约15米。塔基每边长5.13米,八面浮雕
释迦八相图,即苦行图、涅盘图、自兜率天宫下降母胎图、受生图、受乐图、求道图、成道?
肌⒙乖匪捣ㄍ迹�糠��呖蚋?5厘米,宽93厘米。花纹装饰性强,雕琢极为精细,富于立体感
;服装完全中国式,比例匀称,衣纹垂顺。每幅图不限于一个故事,常两、三个故事相连。其
座周绕古朴仿木的石栏杆,外周边镌有水浪斗风宝相花,间有鱼虾、海鳗等纹样。
塔身第一层高出,全部作八角柱形,正面作户形;双门紧闭,门上刻铜钉兽环,西面为普贤
骑象图;正东、西北、西南和东北四面雕刻天王像;四天王上又镌飞天之像,极为生动;其背
面亦作户门,前后门两旁柱上,刻有《金刚经》四句偈。塔自第二层以上,上下檐间距离颇短
,各面均作两圆拱龛,内刻坐佛,下有莲花座,上作缨络花绳。在舍利塔右侧佛龛的岩石上,
有南唐著名文士徐铉、徐锴的题名。徐铉、徐锴是亲兄弟,他们曾各自注解了《说文解字》,
流传至今。在他们的题名后,还有“黄侃”两个大字,黄侃也是研究《说文》的著名学者。
舍利塔东面是闻名中外的千佛岩。岩壁前镌刻着宋朝游九言书写的正楷大字“千佛岩栖霞?
健薄N鞅谖蘖康钍切藿ㄗ钤纭⒆畲蟮姆痦琛m枵�凶�奈蘖渴俜鹕砀?.25丈,连座高4丈,分
侍两侧的观音、大势至菩萨线条流畅,结体匀称。三像衣褶作风颇似大同云岗石佛,但它的开
凿却比云岗石窟早17年。三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故该殿又名“三圣殿”。佛像或一二尊
一龛,或三五尊一窟,或十来尊一室,大至数丈,小仅尺许,共294龛,515尊佛像。后来的?
啤⑺巍⒃�⒚鞲鞔�蚕嗉炭�洌�财甙儆嘧穑�懦啤扒Х鹧摇薄?nbsp;
中国佛教协会于1982年在栖霞寺开办中国佛学院栖霞分院。栖霞寺声势更振,成为江南第一
胜地。
现任方丈真慈法师,江苏仪征人,兼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
佛教协会会长。现任监院隆相法师,湖北江陵人,兼任栖霞山佛学院教务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街84号 邮编:210033 电话:5762706

栖霞寺
中国佛教江南古寺。位于江苏南京市东北的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创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
一说七年),以明僧绍(即明征君)住宅改建。唐高祖李渊增建殿宇四十余所,改名功德寺。
清咸丰五年(1855)毁于火,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寺僧宗仰重建,其后屡加增建。主要建
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阁、藏经楼、摄翠楼等。大佛阁又名无量寿殿,殿中无量寿佛,坐身
高约10米,佛座高约2米。山门外有《明征君碑》,唐高宗李治撰文,当时名书法家高正臣书
写,为江南古碑之一。寺后山崖凿有众多佛龛、佛像,称千佛岩,与大同云冈石窟齐名。
地内有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五代南唐(937~975)时重建。八角五层,高约
15米,为仿木结构石塔。基座四周绕以栏杆,以覆莲、须弥座和仰莲承受塔身。须弥座腰部各
面有释迦牟尼成道八相图。塔身第一层较高,雕有板门四天王和文殊、普贤像。以上各层每面
都刻有小佛像。石雕莲花形塔顶为近代所制作。(畅耀)
另外有什么地方可以查到关于古今地名对照的,比如:以下湖州!
这样就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到明氏姓氏的来源追根了!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封于吴,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县为乌程县,以乌巾、程林二氏善酿得名。晋太康三年(282),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自然镇。南朝宋元徽四年(476),东迁县改名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东迁县。隋开皇九年(589),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以“吴越钱氏初纳土故以归安”为名。民国元年(1912),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县。1949年4月湖州解放,置湖州、吴兴县。1950年5月,湖州市并入吴兴县。1951年5月,湖州市建制恢复。1963年2月,湖州市建制撤销,其辖区属吴兴县。1981年1月,吴兴县撤销,改称湖州市。1983年7月,湖州市(地辖)撤销,建立城、郊两区。1988年11月,城、郊两区建制撤销,其所辖乡、镇、街道由省辖湖州市直接管辖。撤销后的城、郊两区范围,习惯上称为市区。
第4个回答  2012-12-20
我也姓明。你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