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如题所述

一、下列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B,C,D,E

解析:

具体说来,我国商业银行素有关:①社会融资比重较大,企业普遍缺少自有资金,企业效益不好,必然导致银行产生不良资产。此外,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很好的解决,也是我国商业的重要因素。选项A错误,体制的影响。经济转大部分由银行承担,由此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选项B正确。③社会信用环境影响。有的企业没有偿还银行贷款的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由此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选项C正确。④商业银行自身问题。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等因素都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逾期时间长、清收难度大以及投放点集中等.这些不良贷款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包括体制因素、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因素、银行内部因素以及企业因素等.面对这些不良贷款,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第二,建立贷款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任务落到实处.第三,严格把好新增贷款质量关,优化增量,用增量来促进活化存量.第四,建立不良贷款转化机制.第五,积极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贷款债权债务落到实处.第六,加强业务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来看看人民银行原行长与戴相龙是怎么说的吧!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速由商品经济阶段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过渡。在这一关键而特殊的历史时期,金融体系承担着时代赋予的巨大挑战。传统的金融运行、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模式面对着改革任务的加码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风险成本增长所形成的巨大挑战。

同时,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领域的问题集中显现,特别是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中国国有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一度成为国外各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4年5月31日,《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先生的文章《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其中,对于不良贷款的成因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央银行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构成做过详细调查,分析表明: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在整个不良贷款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根据中央银行的调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干预较多、法律环境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群管理不善等原因。具体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约3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预所导致;约30%的不良贷款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导致;约有10%的不良贷款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军工产业)所形成。总的来看,仅有2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有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所造成的。

我们再来看看在本书撰写期间,编者对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的访谈,这次访谈时间在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中间,他也归纳总结了不良贷款的成因。

从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上看,我归纳了八个方面。

一是信贷资金用于财政性支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国有银行在扶贫、就业、发展等方面发放了大量政策性贷款,有时还要为企业发放贷款缴税、解救危困企业。据工商银行分析,1997年8月不良贷款5627亿元,其中因政策性放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为3086亿元,占54.8%。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垫付了大量铺底流动资金,如天津无缝钢管厂投资概算34.9亿元,实际投资134.6亿元,除政府划拨部分土地用于工厂建设外,其余全部为银行贷款和应付款项。

二是国有企业亏损挂账数额巨大。199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业)总资产约为15万亿元,却有3万亿元亏损挂账,亏损挂账必然占压大量贷款。

三是1992-1993年,全国出现“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仅广东、海南和广西的北海市,积压在房地产上的不良货款就有1500亿元。

四是重复建设,亏损严重。据对“七五”时期202个国家重点项目的调查,总投资为3482亿元,其中贷款(不含“企业自筹”中实际占用贷款)1091亿元,约有四分之一没有还款能力。1997年8月国家下达关闭“十类土小厂”,也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

五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借企业“改制”为名,逃废对银行的债务。工商银行统计,截至1998年底,与工商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有133459个,其中悬空逃废债务19939户,占“改制”企业的15%;悬空透皮债务本金和利息1390亿元,占“改制”企业所欠本金的41%。农业银行统计,逃废债务的“改制”企业占“改制”企业的45.46%,悬空逃废的债务占50%。中国银行统计,“改制”企业逃废债务占65%。建设银行统计,“改制”企业逃废债务占37%。四家银行合计,因企业“改制”共逃废银行债务2662亿元。

六是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资不抵债,银行合法债权得不到保护。1998年,四家银行的法规部提出依法收贷案件共计148819件,涉案金额1841亿元。已审结案件涉案金额875亿元,银行胜诉率高达99%,但可以收回的本金仅220亿元,占涉案债权的25%,银行还付出诉讼费15亿元。

七是国有银行重放款轻管理和违规放贷也形成许多不良贷款。1997年,人民银行抽查四家银行的贷款发放,有41%的贷款不符合贷款条件。四家银行绕过贷款规模控制发放的贷款和账外贷款2246亿元,对外办经济实体1656亿元,也造成大量贷款损失。

八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够有力。人民银行对违规贷款发放的处罚不够及时有力,有些分支行还自办经济实体,丧失了监管权威。

小川行长曾在2004年发表的演讲中总结说,

总体来看,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规模较大,但是比较而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比重并不过高,改革是有希望的。

我们知道,在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各方意识到中国金融风险山雨欲来,国有银行改革不得不提上日程,而改革的起因开端之一,变是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造成的银行资产恶化的隐患。

事实上,导致我国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什么原因是最主要的?这一判断至关重要,详细的论述本书第二章做了细致的阐释,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行进一步阅读。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彩选段以及商业银行股改亲历者的访谈,期待您继续关注,与我们共同回顾这一段重要的改革历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7-02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银行贷款的质量产生影响。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2、银行内部管理问题:银行在贷款审批、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可能存在缺陷,导致贷款风险评估不准确,增加了不良贷款的产生。
3、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可能导致借款人信用信息不透明,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增加了贷款风险。
4、市场竞争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可能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放宽贷款条件,忽视风险控制,从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5、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的调整: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影响,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房地产相关贷款的质量。
6、外部欺诈风险:借款人或第三方的欺诈行为也是导致不良贷款的一个因素,银行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防范措施。
总结来说,不良贷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环境、银行管理、信用体系、市场竞争、政策调整以及外部风险等多个层面。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6-09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正确的说法包括:
1、经济环境因素: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2、信贷政策变化:政策调整可能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贷款的回收情况。
3、银行内部管理:银行的风险控制和信贷审批流程不严格,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4、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不良或财务状况不佳,增加了贷款违约的风险。
5、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可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放松贷款标准。
扩展资料:
不良贷款的增加不仅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信贷审批标准,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要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