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嘴鼓沿革形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7

答嘴鼓,源自闽南民间口头文学,经过林鹏翔的创新,成为一种登台表演的说唱艺术。其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主要沿革形式包括念四句(四句联仔)。念四句是运用闽南方言的诙谐词汇和俚语,以韵律鲜明、活泼的四句韵语表达思想,常见于民间婚丧喜庆的即兴表演,如新娘房中的俏皮对白。这种艺术形式因其妙趣横生,让人们在笑声中交流,对反应速度和口才要求极高。


早期的答嘴鼓源于“念四句”,逐渐发展出拍嘴古(也称触嘴古),在农民劳作间隙的闲暇时光,通过“练仙敲嘴古”进行娱乐,即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斗嘴说唱,讲述风趣故事。拍嘴古是非营业性的,没有固定作者和演员,主要是自娱自乐,缓解疲劳。


在闽南地区,押韵的对话已成为一种民俗,如民间卖艺、小贩招揽等都运用押韵技巧。答嘴鼓的雏形也体现在这些日常对话中,如劝善歌和尚做法事时穿插的答嘴歌,以及歌仔戏或高甲戏丑角的即兴“答鼓”,内容辛辣,以扁鼓伴奏,颇受欢迎。


厦门说书是答嘴鼓的早期形式,分为押韵和不押韵两种,前者是故事说唱,后者类似北方评书。林鹏翔先生作为答嘴鼓大师,他创新性地融合了闽南传统、地方戏曲和北方曲艺元素,创造出更具喜剧性和大众喜爱的答嘴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源于民间,发展于实践,最终由林鹏翔先生命名并发扬光大。


扩展资料

答嘴鼓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的一种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亦名触嘴古、拍嘴鼓或答嘴歌,台湾人民至今叫触嘴古,触嘴是斗口、舌战的意思,古就是讲古、讲故事的意思。在闽南方言中,“嘴鼓”也作“腮”、“嘴巴”解,答嘴鼓也可解释为专靠嘴巴对答,以语言风趣取胜,内容不一定都是“古”(故事)。答嘴鼓在港澳地区以及讲闽南方言的海外侨胞中也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