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情节概述

如题所述

《伊豆的舞女》描写的是一位19岁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那里的小舞娘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写了从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的离别的过程。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杰出的中篇小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即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所以说到作品创作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作者幼失怙恃,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母扶养,在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后,16岁时他最后一个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也去世了。

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康成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年幼失去双亲,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孤儿气质”“受恩惠者气质”。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

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舞女的纯真和美貌所牵动,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之后怀着依依之情,告别了舞女。而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豆的舞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一个高中生(相当于大学预科),从小就是孤儿,被这份情节压抑得不能自已,于是踏上了伊豆之旅。途中偶遇一伙江湖艺人,对其中一个小舞女情愫暗生,小舞女也对自己产生好感,于是主人公与艺人们同行。在同行过程中,主人公了解到了艺人们的艰辛,却丝毫没有轻视之意,并且主人公自己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沉溺于孤儿情结,最后回学校时还送一位老奶奶回家乡。可是主人公与舞女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包括地位悬殊等问题),不得不与艺人们告别。最后主人公看着舞女在岸上挥着白手绢惜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4
有点像川端康成的自序,背景是一个伯伯觉得对不起他给了他50元钱,他决定去伊豆玩

概述(自己写的):他是一个大学生,在路上遇见一个女孩很多次,心生好感,女孩是舞女,当时在日本舞女地位很低,但他还是决定同行,于是和这群江湖艺人同行,直到一个港口(忘记名字了)他与女孩一行分开

这是康成第二个叫千代的“女友”康城是孤儿,很动感情,又因为是学文的,所以很会写,“康成善于用心灵抚摸事物,有若即若离的感觉(余华说的)”小说不长,几千字自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