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可有其人?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有其人。

阿Q这个艺术形象,有两个原始模型。一个叫谢阿桂,他住在绍必新台东面的戴家台门里;还有一个是谢阿桂的弟弟叫阿有。

据有关的回忆资料记载,在鲁迅住过的旧台门里,确有阿桂其人,虽说他以打短工为生,实在还是游手好闲,有时靠做掮客或小偷弄点钱。

辛亥革命时阿桂确曾在街上走着嚷着:我们的时候来了,到了明天,我们钱也有了,老婆也有了。但阿桂并不舂米,专门给人舂米的是他的胞兄阿有。

鲁迅曾说阿Q的模特正在给人家捣米就指他。但是,阿Q的很多事情又是从其他人身上取来的,如恋爱事件是从衍太太的侄儿桐少爷那里来的。欺侮小尼姑,则是从一个秀才那里取来改造而成的。

扩展资料:

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最恶劣的一招是欺凌弱小借以转嫁痛苦。这种精神胜利法突破了正常情况下精神胜利法的各种特征,取得了行动上的实际胜利。

阿Q对小D、小尼姑都有过这种行为。当他骂假洋鬼子是秃儿驴被打了几棍子后,刚好遇见小尼姑从对面走来,阿Q便把痛苦转嫁到她的身上。

他认为自己挨打是因为撞上了这个令人晦气的小尼姑,于是便走上前去,呸地吐了一口唾沫,伸手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说道:“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当小尼姑反抗时,他更加兴高采烈地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在旁人的大笑声中,阿Q精神上得到了十分的满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Q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没有其人。
阿Q原型:
真名叫“谢阿桂”,或称“阿桂”

平时确有“小偷”的劣迹。而阿桂还真有一个哥哥,叫“阿有”,却是本分的老实人。周作人介绍说:“阿桂有一个胞兄,名叫阿有,住在我们一族的大门内西边的大书房里,专门给人舂米(本注:把稻谷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成米),勤劳度日,人很诚实,大家多喜欢用他,主妇们也不叫他阿有,却呼为有老官,以表示客气之意。”(《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小偷》)因此,以“阿Q哥”为自己命名,并不全是自我作贱的意思,也没有自嘲的本钱与自信,多少有点“勤劳度日,人很诚实”的理想,倒是有可能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阿Q原型

真名叫“谢阿桂”

鲁迅从日本学医回到故家新台门里,发现为人忠厚、性格爽直的短工阿桂不在了,询问得知他住到土谷祠去了。鲁迅便去土谷祠,只见一群顽童正围着一个满身褴褛、骨瘦如柴的人又闹又嚷;进前再细看,此人脸泛紫青色,双眼浑浊痴呆。鲁迅见他已经认不出自己,只好痛心地离开了。当天夜晚,鲁迅秉烛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喊抓贼,说是阿桂爬进新台门里偷东西。鲁迅推开窗,只见阿桂正翻墙外逃。鲁迅曾经悲愤地说:“阿桂变成这样,难道与社会无关吗?”1911年8月19日,杭州光复胜利的消息传到绍兴,鲁迅非常高兴,走上街头。刚到土谷祠,便见到阿桂赤着脚飞跑了出来,嘴里“得得锵锵”地唱着;到了闹市区东昌路口,他更是手舞足蹈地大喊:“造反了!造反了!到了明朝,房子有哉,老婆有哉,白米饭也有了吃哉!”

周作人介绍说:“阿桂有一个胞兄,名叫阿有,住在我们一族的大门内西边的大书房里,专门给人舂米(本注:把稻谷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成米),勤劳度日,人很诚实,大家多喜欢用他,主妇们也不叫他阿有,却呼为有老官,以表示客气之意。”

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伪自由书·再谈保留》),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9-22
鲁迅的阿Q有个原型,真名叫“阿桂”,平时确有“小偷”的劣迹。而阿桂还真有一个哥哥,叫“阿有”,却是本分的老实人。周作人介绍说:“阿桂有一个胞兄,名叫阿有,住在我们一族的大门内西边的大书房里,专门给人舂米(本注:把稻谷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成米),勤劳度日,人很诚实,大家多喜欢用他,主妇们也不叫他阿有,却呼为有老官,以表示客气之意。”(《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小偷》)因此,以“阿Q哥”为自己命名,并不全是自我作贱的意思,也没有自嘲的本钱与自信,多少有点“勤劳度日,人很诚实”的理想,倒是有可能的。
第4个回答  2007-09-20
从当时社会角度看,原型当然有.那就是人人是原型.
为何他能达到人人看完后都觉得在说自己?他就是将整个社会中的人物总体特点集结一身.
也许阿Q的衣服出于河南,口音出于山西等等.这就是<阿Q正传>震撼人的一个很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