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性格特点?

以论文的形式论述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性格倔强、刚毅豪猛,一生傲骨。
(一)倔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性格十分倔强,有一种认准了理不回头的精神,长期的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政治立场,这可以透过他的诗风体现出来。他的很多诗篇指斥尖锐,嘲讽辛辣,矛头直向当朝的权贵弄臣。贬官十年后他被召回长安,在游玄都观欣赏桃花时,写了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曰“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寓意不言而喻的是如今满朝志得意骄的新贵,徒有其表,并无实才,就像轻薄的桃花一样,他们都是我刘郎被赶出长安后补的空缺啊。这首诗“语涉讥讽”,得罪了那些权贵,所以回京师没几天,他就又被贬往连州,十四年后才再返回长安,又一次来到玄都观,感慨万千,那股倔劲又上来了,挥笔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歌可谓是上一篇的继续,但讽刺意味比上一篇更为辛辣。曾经满园盛开的桃花,现在被一片荒草替代,当年那些志得意骄的新贵们,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呢?我这个当年被贬斥的刘郎,今天不是又回来吗?诗中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刚毅豪猛。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在《谒柱山会禅师》中评价自己“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刚毅的性格,也使刘禹锡的诗风颇具独特性。《唐音癸签》评价,”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
(三)一生傲骨。《新唐书》评价刘禹锡,“”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刘禹锡恃才傲物,也可以从白居易对他的评价“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可以一见端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9
豪放洒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号称“诗豪”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大部分是贬官文化。仔细一想,也确是如此。大凡古人能给后人留下一点文化遗产的,多半是被贬过官的。从屈原开始,千载而下,贬官文人数不胜数:贾谊、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柳宗元、李德裕、韩愈、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林则徐……要想开一个清单都不可能。在每一个官员的生命中,被贬官是人生的一次挫折,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文人们往往都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所不同的是,有人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人因此而炼就了旷达的情怀。而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是这两方面的典型代表。
刘柳二人在政治上个命运是那么的相同。同为永贞改革的中坚力量,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因这场改革只进行了146天便“寿终正寝”,二人同时被贬官,刘贬到朗州、柳贬到永州,这一贬便是十年。 十年后,二人又同时被招回朝廷,但马上又同时被贬往更远的地方。刘被贬连州做刺史,柳被贬柳州做刺史。柳到柳州后四年便死去了,年仅47岁。;而刘此后历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于14年后才被召回京师。大和二年(828)回朝任主客郎中,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71岁卒。柳宗元可谓英年早逝,刘禹锡活到古稀之年,可谓长寿。究其原因,愚以为是他们的性格不同使然。
柳宗元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性格中刚直峻切、固执信念的成分很重,在被贬之后,仍然想回朝廷做一个政治家,因而即使想超然也难以超然得成。其出游山水,往往是“暂得一笑,已复不乐”,在“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远”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刚刚领略到一点山水的乐趣,马上又被牵拽到了“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那永远的现实悲患之中。以他的散文为例,《小石潭记》写他沉浸在石潭的美景中只那么一会儿,便“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愚溪诗序》的山水处处有作者无法排遣的忧愤。大凡他独游山水的时候,便是他最孤独的时候,是他被弃感、被拘囚感和生命荒废感最沉重的时候,是他心灰意冷最感绝望的时候。正是由于柳宗元从根本上做不到超然解脱,所以才在遥遥无期的谪居生涯中,经受了比一般人剧烈得多的精神折磨,并由此一步步导致他的性格变异,致使他的生命过早夭亡。执着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刘禹锡则是一个旷达的人。在失意面前,他没有以泪洗面,灰心丧志,也没有隐逸江湖,傲啸林泉,更没有留连诗酒,嘲风弄月,甚至也没有停留于呼冤叫屈,倾泄激愤,而是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有悲而不哀,有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在贬谪的诗文里,他寄情的山水是明丽清新的。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迁谪远州的漫长的二十三年里,他虽然也难免有过感伤和悒郁,但往往能在思索中积极振起,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他赞美经过砥砺,重为利刃的佩刀,“故志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借此表达他百折不挠的劲节与待时而起的雄心。谪居朗州五年后,他曾收到元稹赠送的一根壁州竹鞭,便写诗酬赠说:“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借咏赞竹鞭,表达自己坚贞、正直的耿介个性,寄托重返长安的迫切愿望。直至晚年,诗人依旧保持着积极进取的锐气和坚贞不渝的志节:“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的自强不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的通脱识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的豪迈壮烈。他甚至还有闲心写《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讽刺那些得宠的新贵:“玄都观里桃千数,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这种豪迈乐观的性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2个回答  2011-12-11
豪放洒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号称“诗豪”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 有许多名篇读出了他刚达直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心胸,以及对世间百态的洒脱,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这就是表达他性格的最好的一句话。
第3个回答  2011-12-18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大部分是贬官文化。仔细一想,也确是如此。大凡古人能给后人留下一点文化遗产的,多半是被贬过官的。从屈原开始,千载而下,贬官文人数不胜数:贾谊、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柳宗元、李德裕、韩愈、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林则徐……要想开一个清单都不可能。在每一个官员的生命中,被贬官是人生的一次挫折,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文人们往往都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所不同的是,有人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人因此而炼就了旷达的情怀。而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是这两方面的典型代表。
刘柳二人在政治上个命运是那么的相同。同为永贞改革的中坚力量,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因这场改革只进行了146天便“寿终正寝”,二人同时被贬官,刘贬到朗州、柳贬到永州,这一贬便是十年。 十年后,二人又同时被招回朝廷,但马上又同时被贬往更远的地方。刘被贬连州做刺史,柳被贬柳州做刺史。柳到柳州后四年便死去了,年仅47岁。;而刘此后历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于14年后才被召回京师。大和二年(828)回朝任主客郎中,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71岁卒。柳宗元可谓英年早逝,刘禹锡活到古稀之年,可谓长寿。究其原因,愚以为是他们的性格不同使然。
柳宗元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性格中刚直峻切、固执信念的成分很重,在被贬之后,仍然想回朝廷做一个政治家,因而即使想超然也难以超然得成。其出游山水,往往是“暂得一笑,已复不乐”,在“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远”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刚刚领略到一点山水的乐趣,马上又被牵拽到了“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那永远的现实悲患之中。以他的散文为例,《小石潭记》写他沉浸在石潭的美景中只那么一会儿,便“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愚溪诗序》的山水处处有作者无法排遣的忧愤。大凡他独游山水的时候,便是他最孤独的时候,是他被弃感、被拘囚感和生命荒废感最沉重的时候,是他心灰意冷最感绝望的时候。正是由于柳宗元从根本上做不到超然解脱,所以才在遥遥无期的谪居生涯中,经受了比一般人剧烈得多的精神折磨,并由此一步步导致他的性格变异,致使他的生命过早夭亡。执着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刘禹锡则是一个旷达的人。在失意面前,他没有以泪洗面,灰心丧志,也没有隐逸江湖,傲啸林泉,更没有留连诗酒,嘲风弄月,甚至也没有停留于呼冤叫屈,倾泄激愤,而是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有悲而不哀,有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在贬谪的诗文里,他寄情的山水是明丽清新的。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迁谪远州的漫长的二十三年里,他虽然也难免有过感伤和悒郁,但往往能在思索中积极振起,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他赞美经过砥砺,重为利刃的佩刀,“故志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借此表达他百折不挠的劲节与待时而起的雄心。谪居朗州五年后,他曾收到元稹赠送的一根壁州竹鞭,便写诗酬赠说:“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借咏赞竹鞭,表达自己坚贞、正直的耿介个性,寄托重返长安的迫切愿望。直至晚年,诗人依旧保持着积极进取的锐气和坚贞不渝的志节:“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的自强不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的通脱识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的豪迈壮烈。他甚至还有闲心写《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讽刺那些得宠的新贵:“玄都观里桃千数,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这种豪迈乐观的性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4个回答  2011-12-11
豪放洒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号称“诗豪”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 而且你不只能写这个,原因是,论文好多字要求呢,你只写这个字数不够,如果实在论文不会写,可以找专业人士代写的。推荐购物网站,有消费保障,和评价体系的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