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

如题所述

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物质称为绝缘体

导体导体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物质粒,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 形成了明显的电流。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改变后,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也可以变成绝缘体。

拓展资料:

绝缘体在某些外界条件(如加热、加高压等)影响下,会被“击穿”,而转化为导体。在未被击穿之前,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

如果在绝缘材料两端施加电压,材料中将会出现微弱的电流。绝缘材料中通常只有微量的自由电子,在未被击穿前参加导电的带电粒子主要是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

本征离子是由于热运动而离解出来的离子,杂质离子是由于杂质离解产生的。绝缘体或电介质的主要电学性质反映在电导、极化、损耗和击穿等过程中。

参考资料:导体和绝缘体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4

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物质称为绝缘体。导体导体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物质粒,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 形成了明显的电流。

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见电导电)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缚,而成为自由电子,留下的正离子(原子实)形成则的点阵。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改变后,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也可以变成绝缘体。

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是一种阻碍电荷流动的材料。在绝缘体中,价带电子被紧密的束缚在其原子周围。这种材料在电气设备中用作绝缘体,或称起绝缘作用。其作用是支撑或分离各个电导体,不让电流流过。

拓展资料

导体:金属,大地,人体,碳棒,石墨,酸、碱、盐水溶液,潮湿的木头等;

绝缘体:塑料,橡胶,陶瓷,玻璃,所有的油,酒精,空气,纯水,干燥的木头、纸、布、毛皮等;

参考资料: 导体与绝缘体 360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1、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 

2、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它们的电阻率极高。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拓展资料

一、导体

1、第一类导体

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金属中的原子核和内层电子构成原子实,规则地排列成点阵,而外层的价电子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它们构成导电的载流子。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每立方厘米约1022个,因此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很小,电导率很大。金属导电过程中不引起化学反应,也没有显著的物质转移,称为第一类导体。

2、第二类导体

电解质的溶液或称为电解液的熔融电解质也是导体,其载流子是正负离子。实验发现,大部分纯液体虽然也能离解,但离解程度很小,因而不是导体。如纯水的电阻率高达104欧·米,比金属的电阻率大1010—1012倍。但如果在纯水中加入一点电解质,离子浓度大为增加,使电阻率大为降低,成为导体。电解液的电阻率比金属的大得多,这是因为电解液中的载流子浓度比金属小得多,而且离子与周围介质的作用力较大,使它在外电场中的迁移率也要小得多。电解液在通电过程中伴随有化学变化,且有物质的转移,称为第二类导体。

二、绝缘体

1、绝缘体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传导电流的物质。又称电介质。绝缘体的特点是分子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极少,其电阻率很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移动所形成的宏观电流,而认为是不导电的物质。绝缘体可分为气态(如氢、氧、氮及一切在非电离状态下的气体)、液态(如纯水、油、漆及有机酸等)和固态(如玻璃、陶瓷、橡胶、纸、石英等)三类。

2、固态的绝缘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实际的绝缘体并不是完全不导电的,在强电场作用下,绝缘体内部的正负电荷将会挣脱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绝缘性能遭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电介质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称为击穿场强。在绝缘体中,存在着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种电荷将作微观位移,从而产生极化电荷,就是所谓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各向同性电介质和各向异性电介质两种。

3、这两种情况的物质通常称为半导体。当用能量大于带隙的光照射绝缘体时,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在价带留下空穴,这二者都可导电,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导.大多数绝缘体都有极化性质,因此绝缘体有时也称为电介质。缘体在一般电压下是绝缘的,当电压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将发生介电击穿,绝缘状态破坏。

(资料来源:导体——百度百科绝缘体——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能良好地导电流的物体叫做导体,用导体制成的电气材料叫做导电材料。金属、铅笔芯(石墨)很容易导电,都是导体。水、人体、大地和潮湿的物体也可以导电,是导体。

不能传导电流的物体,或者传导电流的能力极差而电流几乎不能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大部分物体都不导电,比如干木头、玻璃、橡胶、玻璃、塑料等等。绝缘体的特点是分子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极少,其电阻率很大,约为10~10欧姆 ·米,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移动所形成的宏观电流,而认为是不导电的物质。

拓展资料:

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金属中的原子核和内层电子构成原子实,规则地排列成点阵,而外层的价电子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它们构成导电的载流子。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每立方厘米约1022个,因此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很小,电导率很大。金属的电阻率为10-8—10-6欧·米,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金属导电过程中不引起化学反应,也没有显著的物质转移,称为第一类导体。

绝缘体在某些外界条件,如加热、加高压等影响下,会被“击穿”,而转化为导体。在未被击穿之前,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如果在绝缘材料两端施加电压,材料中将会出现微弱的电流。

绝缘材料中通常只有微量的自由电子,在未被击穿前参加导电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热运动而离解出来的本征离子和杂质粒子。绝缘体的电学性质反映在电导、极化、损耗和击穿等过程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绝缘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导体: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物质微粒,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了明显的电流。

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电的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它们的电阻率极高,约为108~10τΩ·m,比金属的电阻率大1014倍以上。

拓展资料: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约为1~10Ω·m,且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电离的气体也能导电,其中的载流子是电子和正负离子。在通常情况下,气体是良好的绝缘体。但是如果借助于外界原因,可使气体分子离解,因而电离的气体便成为导体。电离气体的导电性与外加电压有很大的关系,且常伴有发声、发光等物理过程。电离气体常应用于电光源制造工业。

半导体现今通常把例如锗、硅等一类导体称为半导体。这类导体的电阻率介乎金属与绝缘体之间,且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这类材料中存在一定量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后者可看作带有正电荷的载流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