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分别可以怎么样做啊?

如题所述

1、诱之以利:用利益来诱惑别人。具体做法是谈利益,可以用对方看重的、在乎的东西,比如金钱、名利等来诱惑他,约定事成之后他会得到什么利益,使他按照要求来做事。

2、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打动别人的心。具体做法是谈感情,讲彼此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唤起对方心中的感情,使得对方心甘情愿的做事,从而达到做事的目的。

3、晓之以理:用道理来使别人明白。具体做法是讲道理,把这件事做与不做的道理、原理、好处和危害一一讲清楚,使对方明白。尤其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讲道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会使得对方接受程度更高。

4、胁之以威:用威胁使别人屈服。具体做法是威胁、恐吓对方,告诉他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做,就会遭到什么样的危害和迫害,可以从他自身的伤害和对他在乎的人或东西的伤害两方面入手,使对方屈服而做事。

“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这句话出自《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


扩展资料: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例子

《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典型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例子: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在这种强敌押境,赵太后又严厉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

故事中触龙就是善于抓住整个事件的关键点,认真分析其特殊性,赵太后刚刚执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没有足够的政治远见,因此不愿长安君出质于齐。

她盛怒之下说道“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弃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还有人说让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的,我便把唾沫吐到他脸上。”

面对暴怒的赵太后,触龙没有像别的朝臣一样一味地劝谏,毕竟盛怒之下的人是失去理智,不讲道理的,只有先安抚好情绪,才能逐步人他人从心理上接受的意见。

触龙分析了赵太后暴怒的起因之后,一改大臣直言劝谏的方式,转移话题安抚赵太后的情绪,分散她的注意力。现由自己的近况问到赵太后的近况,由自己的衣食住行联系到赵太后的衣食住行,接着由自己为儿女谋求生计联系到赵太后溺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再引出王位继承问题。

最后过渡到自己最初的目的: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出使齐国作为人质,搬兵救赵。不知不觉中使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最好方法,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了人质。这就是从情感和道理两方面来劝导,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考资料链接:百度百科——触龙说赵太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5
暗黑系:人肉诱之 情绪动之 邪道晓之 恶意胁之
狗屁毒之,鸡屁批之,苍蝇扰之,暗袭损之
第2个回答  2011-12-10
一、诱之以利
利,不单指金钱,是指一个人当前迫切需要的东西,无论古代还现代,都逃不脱三样:权力、金钱、女人,这三样的诱惑程度依次递减,但金钱的迫切性是人们最普遍的需求。
二、晓之以理
理,讲求的是一种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规律或惯例,但往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更容易让人信服。
三、胁之以威
威,有上下两层含义,下层的是指人所惧怕或担心的事或人,如怕受伤、担心牵挂的人、失去重要的东西或人等,上层的是指对人的依赖或信服,如中国传统的三纲,君以臣纲,妇以夫纲,子以父纲等,是一种威严感,说简单点就是对某人气质上的折服。

以上三种,无论哪种,都必须知晓人性,若只是很了解某人,以上三点只能针对一人,但若了解人性,则能征服亿万人。当然,做为主动者,你必需有丰富的外在财富(金钱,权力,人脉等)和内在财富(知识、气质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