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对不对?

如题所述

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是孩子有这3个行为,家长就别客气了!
1、如果孩子出现了这种行为,比如偷拿别人的东西,或者拿父母的钱,或者上学之后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这种行为一经发现,家长绝对不能手软,有句话叫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行为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定要严惩,让他们长记性,否则长大之后就更不好纠正了。一旦走上了歪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打击。
2、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对身边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好奇感,凡事都想去摸一摸,当你家孩子出现了总是去摸插孔,摸电器或者玩刀具,当出现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家长刚开始可以用严厉的语言呵止,但如果第一次不管用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了,该让他们长记性就得长记性,因为这种危险的东西是对身体有直接伤害的,朝屁股上打两巴掌,总比以后受伤要好得多。
3、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特别是老人带大的孩子,不可避免就会有一些自私,凡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不满意的就无理取闹,这些行为都需要慢慢纠正,但是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总是打爸妈或者打爷爷奶奶,这种行为就比较过激了,一定要及时纠正,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牙还牙,让他知道挨揍是不好受的,让他从小就有得尊老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5
打孩子不是最正确的方法,但是孩子明显的错误,说教无用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因孩而异的!
因为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于引导,而非说教,这就需要家长们费心费脑了,因为有时候即便是打,也是没有作用的,或者只是一时的,短暂的管用。
但有一种情况,孩子多次犯错说教引导都无用且不听话的情况下,必须要管教和惩罚,即使是打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不对,但也好过惯溺!因为即使孩子知道你打他不对而不听你的,即使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下次还会犯而且会避开你,但是起码他会明白一点就是他惹你生了挺大的气,即使你不对,但是他惹你生气他也不对!
只要知道自己有不对就好说了,一个人犯了错通过自省才可以改变,而非别人说教了什么!
不打是为爱,打是为教育,当爱和教育产生冲突时,我们要选择什么?
长辈爱晚辈是没有错的,因为没有这种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我们祖先就说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在社会️生存的时间要大于和父母长辈,而社会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家庭教育比家庭之爱更重要!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不能因为爱而失去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造就人才的摇篮!
许多父母知道不能溺爱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才算溺爱,分不清自己的爱是不是溺爱,为此教育学家总结了十种形式的溺爱:

一,特殊待遇
家里有好吃的,父母可以不吃,孩子必须吃,过生日父母爷爷奶奶不过,孩子必须过!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没有同情心,越来越不会关心别人,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高人一等,人是群体动物,我们长辈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这样的性格一旦铸成,以后到社会上,要么无法适应社会而痛苦,要么被社会狠狠的教育!
二,过分关注
逢年过节,被家长和亲人包围,夸奖,这样的孩子长成后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三,无限度的满足
要什么给什么,孩子贪得无厌,不懂得珍惜,浪费金钱,不体贴别人,喜欢物质享受,不懂得吃苦耐劳!
四,给予过分自由
孩子做事、生活、学习没有规律,不懂自律,缺乏上进心,做事有头无尾,得过且过!
五,有交换条件的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一点我在生活中很常见,有的父母总是说吃了饭才带你玩,听老师话给你买玩具,好好上幼儿园给你买好吃的……
这样的孩子不会明辨是非,不负责任,家长也失去了教育的威信!
六,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
有的父母长辈因为爱孩子而什么事都为孩子操办,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劳动的快乐,不懂得帮助父母减轻重担的责任,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德!也不会培养出上进、能干的孩子!
七,过分紧张
孩子本来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家长的过分紧张会让孩子胆子越来越小,甚至会产生懦弱的性格!
八,以担心为名剥夺孩子独立
这样的孩子胆小不自信!
九,过分迁就
因为心疼孩子哭闹,而迁就孩子!这样的孩子自私、无情、任性、缺乏自制力!
十,不分是非的袒护
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妈妈管孩子,奶奶跳出来说话,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可是教育是从孩子开始,不是长大了教育!
第2个回答  2011-12-05
不赞同打孩子。最好以教育为主,毕竟孩子被打心理很难受。曾经有一个孩子说她妈妈打她时,满眼含泪。不管什么原因,打一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很大的伤害。所以要慎重处理孩子的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5
所有对错的问题都没有绝对的,所以很难回答你到底家长打孩子到底对不对的问题.不过可以和你交流一下打孩子的想法.
首先,在排除恶意的前提下,家长打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是恨铁不成钢,这一点可以肯定.
其次,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的效果上,比一般的说教要深刻的多.
然而,打无论轻重,对孩子终归是一种伤害,也可以称为是孩子受教育的代价吧.所以动手打孩子前,一定要确定,非打不足以教育孩子;而且要劲头要适度,既能给孩子足够深刻的教训,又不能给孩子过分的伤害.打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改正错误,不要因为打得过多,使孩子孩子习以为常,没有了教育作用,也不要打得太狠而使孩子走向极端,无法纠正.

打孩子是学问呀!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4
个人观点。首先,我们,包括法律都不赞同打孩子。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所以,一旦孩子做错了,惩罚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惩罚?我们惩罚孩子的目的是想让他记住教训,不再重蹈覆辙,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手段是个智慧,是技术活。也许,打的方式是最后的方式,不是完全不能用,而是要慎之又慎。所以,别简单的说对不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