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来历的典故

谢谢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赏花灯、吃元宵,热热闹闹“闹元宵”。那么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元宵节的出现很可能跟一位名字叫“元宵”的宫女有关

相传在汉朝,汉武帝时期有位大臣叫东方朔,他为人智慧聪明,是当时有名的“智者”,而且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有一年,春节过后,东方朔进宫拜见皇帝。谈完政务出宫时,他路过御花园,忽见一位宫女投井自杀。他急忙上前搭救,救上来后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宫女名叫“元宵”,进宫多年没有回过家乡。恰逢春节,宫女想起了家乡的父母和妹妹,想到今生再也见不到他们,宫女一时悲愤欲绝,这才投井。

东方朔对这位宫女十分同情,东方朔为让姑娘见到家人团聚,便到姑娘家中,设计元宵姑娘的妹妹扮火神君到京城宣扬正月十五这一天有大灾要来,皇帝问东方朔用什么招数来解,东方朔献礼曰让全城百姓做汤圆,扎花灯,正月十五晚上让全城的百姓看花灯,吃汤圆。皇帝听后,让京城的百姓做汤圆,扎花灯。

东方朔让元宵姑娘做一个大花灯,上面写上元宵两个大字。晚上,元宵姑娘的妹妹带着家人看花灯,元宵姑娘也在看花灯,妹妹看到姐姐的花灯,大喊元宵姐姐,这样家人团聚。过后,皇帝见没有大灾到来。第二年仍做汤圆,扎花灯,从此保留了这一传统。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说元宵节你还知道它的其他来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5

在汉朝,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臣叫东方朔,有一天,他在御花园的井边救下了一位准备投井自杀的姑娘,原来,这个姑娘叫元宵,因为思念家人,才出此下策。

聪明善良的东方朔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大街上摆了一个摊儿,给人算卦。奇怪的是,每一个前来算卦的人都得到了相同的卦——正月十六火焚身。这一时间,长安城里的老百姓都开始恐慌起来,大家都求东方朔给个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给大伙儿支了一个妙招——用汤圆贿赂火神,用大红灯笼、焰火和鞭炮假装火灾。就这样,所有的老百姓照着做了,而元宵姑娘也见到了自己的家人。因为元宵姑娘做的汤圆最好吃,所以,大家为了纪念她,把这一天就叫做元宵节。

掐指算算,元宵节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的历史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6月,元宵节已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今天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与孩子一起买点元宵(汤圆),下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汤圆),听一听这个元宵节的故事,应是极美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1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故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根据考证,元宵节的来历,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治愈,乃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从此便形成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了。
  另一说是东汉明帝笃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遂相沿成俗。隋唐诸朝之后,上元之夜放灯的习俗亦已流传甚广,并演变成民间盛大的元宵佳节。张灯时间也从一夜增至三夜。到北宋时,放灯增至五夜,南宋更增至六夜,明朝官府发布节假日十天的规定,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
  元宵节期间,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流传至今,这一连串充满热闹欢乐的庆典活动称为“闹元宵”。
  如今,每到元宵佳节,各地总要举行盛大的游园灯会。大抵古代元宵灯节时人流如潮,节日活动丰富多姿,而古时男女缺乏交往的机会,所以元宵节很自然就成了古时情人相会之日,如欧阳修亦有诗云:“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此,元宵节亦称为“中国情人节”。
http://life.sohu.com/20050222/n224389081.shtml
第3个回答  2021-02-22
元宵节的由来是古代传说。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其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吕后便独揽朝政,朝中老臣、刘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吕后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秘密共谋作乱之事。此事被刘氏宗室齐王刘囊得知,立即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联系,最终平定“诸吕之乱”。后,刘恒登基为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时,这个节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元宵节习俗有很多流传至今,传统的庆祝活动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第4个回答  2006-02-06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