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的内涵

如题所述

1、政治内涵

这种内涵是希望女性能够拥有和男性一样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利,所以女性主义在这里就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这个词很中性,不要歪想)。所以女性应该意识到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不平等,并采取政治行动;

2、理论内涵

女性主义在理论层面更倾向于是一种视角,是从颠覆之前男性视角认识人类和世界的方式,而强调两性平等和女性的价值观、学说和方法论。但是这种理论视角更加能够指导实际的政治实践。

可以说,女性主义更多是一种视角,而并非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和理论体系,只是更多地为政治运动做指引。既然如此,社会学为什么要关注这样的一个视角?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凡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社会学者,几乎都是男性。这是否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学体系的构建都是从男性的视角出发,同时研究问题的取向也更多考虑的是男性的利益?既然有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那么女性研究者、女性研究对象,很可能关注的问题就有所不同。

鉴于此,有关女性主义,历史上爆发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一块内容,相关的理论成果是另一块内容,还有现在我们周围四处蔓延的“男女平等”观念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19世纪-20世纪早期:女性主义运动聚焦于女性的投票权;

20世纪60年代:聚焦于女性的社会平等权利,也称作女性自由运动;

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女性的性、异性恋的挑战。

最后,提前说一下,如果有读者看到有关女性主义、跨性别研究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深深地不以为然的话,我觉得用上次政治社会学课上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特别好:你心里在恐惧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说明白的话就是——现有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对既定男权文化被颠覆而产生的恐慌,因为那将是太多人权力的被剥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女性主义也叫女权主义。

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第二性”。 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孕妇留职、薪资平等、投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第2个回答  2020-10-26
古代的女人不论多么美貌,多有才干,她们所有的光芒都被掩藏在男人背后,她们生存的意义只是为了嫁一个好男人,相夫教子。连稍稍有点地位的女性,她们命运也是为了国家,为了朝政而做奉献,很少能有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

当女人们在某些领域获得成就时,她们会被习惯性的打压,会被认为离经叛道。但男人若做些什么错事,而他的身边正有位红颜知己时,那女人便会替男人背负原本不属于她的罪名。

这毫无公正可言的判断和规则扼杀了女性在推动时代进步的贡献,也将女性的价值给压缩束缚了。这不仅不利女性展示自己,同样,对时代的进步也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当有人为女权发声,提出要维护女性权益时,她们要求的是和男人同工同酬,一妻一夫类型的平等,而不是要去凌驾男人。

这才是女权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奋斗的终极目标。当代社会,不少男性都已有了要尊重女性的意识,但有许多女性反而像是有了借口,将一些过分的行为也归纳到捍卫自身权益的队列中。就像雨辰先生在《遇事当下不定论》中所提到的观点那样“不要以为会背诵诗词的就是文人,要全面地去读历史典籍”,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去了解才能更好地实施,就像维护女权一样。
第3个回答  2020-10-25
女性主义也叫女权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第二性”。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