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当时是谁给守陵人发工资的?

如题所述

很简单啊!当年袁世凯与清朝皇室签订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中,第四条就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就是说溥仪退位后,清朝的宗庙、陵寝皆有中华民国派兵负责保护。如此,中华民国派出的兵自然就是由中华民国负责支付薪水啦。

当然,因当时形势的特殊性,清朝的皇陵除了有中华民国派出的护陵士兵,还有清朝遗留下来的守陵人员。

在当时因袁世凯还答应清朝皇室“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等这三个条件,也就是说清朝虽灭亡,但是在紫禁城中依然有着一个“逊清小朝廷”,这个小朝廷保留了前清所留下的宫内机构,其中就包括“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西陵承办事务衙门”。

“东陵承办事务衙门”是专门管理清东陵事务的机构,而“西陵承办事务衙门”则是专门管理清西陵事务的机构。当时这两个衙门的最高长官就是守护大臣,由他们掌管东陵、西陵陵园的所有事务,其下设管理、保卫两个机构,共有五个部门。

    皇陵内务府。它的职责就是保管、取送皇陵的金银器皿;制作祭品,用于祭祀;打扫陵园内外;祭祀大典时,请送神牌,摆放桌张,陈列祭品等。皇陵内务府的最高长官是郎中,下设员外郎、主事、尚膳正、尚茶正、内管领、笔帖式、拜唐阿、领催、扫院人、树户等职务,人员约12人。封祀礼部。它的职责就是生产、供应制作祭品的各种原材料;主持祭祀典礼,焚化祝文,宰杀牛羊等。封祀礼部的最高长官是郎中,下设员外郎、主事、赞礼郎、读祝官、牛吏、挤奶人、打果人、割草人、扫院人等职,以及制作祭品的各种工匠,每陵约140人。封祀工部。它的职责就是对皇陵的日常维护;制作皇陵所用的金银器皿和祭器;制作清明节的各种祭品及陵寝内所需的各种用品。封祀工部的最高长官是郎中,下设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等职,以及用于维护、制造祭器等各种工匠,人数不详。护陵八旗。八旗兵负责各皇陵的安全守卫工作,直接进驻各皇陵,昼夜巡逻。闲暇时,配合内务府、封祀礼部管理皇陵的金银器皿库。守卫皇陵的八旗最高长官为总管,下设翼长、骁骑尉、领催、披甲人、养育兵等职,每陵约180人。护陵绿营。绿营兵不直接进驻各陵,主要负责皇陵周边地区的安全,及防火、防盗;保护皇陵祭拜人员的安全;维护皇陵施工时的安全和秩序。守卫皇陵的绿营最高长官为马兰镇总兵,下设中军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职,人数不详。

当时这两个衙门都被保留了下来,衙门的人员也随之都被保留下来,然后继续守护着清朝的各个皇陵,对于这些人则是由逊清小朝廷的内务府来支付薪水。

但是随着世事变迁,东陵、西陵逐渐脱离了清朝皇室的掌控,落入到了北洋军阀的手中,守护大臣名存实亡,常不在官署,五个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八旗、绿营这两个曾经守护皇陵的军队也没有了继续守护的能力。同时即使是依然在皇陵待着的守陵人员,他们不仅不能有效保护陵墓,反而是串通他人,倒卖皇陵财物。如此,在北洋军阀没有精力照看皇陵,而继续守卫皇陵的人员又是中饱私囊的情况下,盗墓者对东陵的破坏与日俱增,最终清朝皇陵引来了一个东陵大盗,这就是孙殿英。

1928年6月,孙殿英借口捉拿土匪马福田,调动一个团的兵力,以军事演习为名将清东陵三十里内全部封锁。7月上旬,孙殿英以军事演习施放地雷为名,将清东陵剩下的守陵人员全部驱逐,然后封锁关隘,实行戒严,同时又雇骡马车30多辆,准备用来运输皇陵财宝。

不久,在一切准备妥当,孙殿英用炸药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从中获得了数量庞大的金银财宝,得珍珠、翡翠、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稀世之宝无数。

此后,新中国成立,国家为了保护清东陵、清西陵的文物,遂成立了清东陵、西陵文物管理所,由他们来负责保护东陵、西陵的安全。至于保护皇陵安全的人员的工资自然就是有政府发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因为这些皇陵成了文物,所以要派人守着;是国家的相关部门给这些守陵人发工资的,因为是这些部门安排这些人去守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5
因为这些人在清朝灭亡前就收到指令要求看皇陵,这些人大多都是奴隶,没有俸禄。
第3个回答  2020-09-15
在他们守皇陵之时,朝廷已经给他的家属给了足够的金银财宝,并且朝廷对这些人曾经也是有大恩大德的,犹如再生父母,够他们几十代人的吃喝了,所以会有人还在守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