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捉刀文言文启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5

1. 《捉刀》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捉刀(zhuō dāo) ghost write; write for *** . else

原指执刀护卫,后用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典故: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自以为自己丑陋无比,怕吓坏匈奴使者,于是,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曹操听后,(妒贤嫉能,不想人才为匈奴所用)于是便派人杀了这个使者。

2. 魏武捉刀的译文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3. 魏武捉刀的文章

见:会见。

雄:扬威。

崔季珪:即崔琰(yǎn),东汉末年人,传说他的相貌清朗而威重。

魏武:即曹操。曹操一生并没有称帝,始终称“丞相”,死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最尊曹操为武帝, 史称魏武帝。

捉刀:手提着刀。

雅望:仪表美好。

非常:不一般,不平常。

形:形象。

床:古代的坐榻。

毕:完毕。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4. 魏武将见匈奴使匈启示

《魏武将见匈奴使》是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了曹操因匈奴使者才智过人而心生杀念。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也把他极度的自私、自卑、猜疑、狠毒、气量狭小、奸诈凶残等个性特征深刻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翻译】

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5. 魏武将见匈奴使匈启示

《魏武将见匈奴使》是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了曹操因匈奴使者才智过人而心生杀念。

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也把他极度的自私、自卑、猜疑、狠毒、气量狭小、奸诈凶残等个性特征深刻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事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翻译】 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

等到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了这个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