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如题所述

1. “到”在古文里怎么说

1、及

例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翻译: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的消息,将要到西边的田地耕作。

2、往

例句:先秦·孔子《论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翻译: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到那里去干的。

3、至

例句:先秦·孟子《赵威后问齐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到您这儿来了。

4、之

例句:清·彭端淑 《为学》:“吾欲之南海。”

翻译:我想要到南海去。

5、达

例句:清·蒲松龄《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翻译:从黄昏到黎明,完全没有闭眼睡觉。

2. “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余、吾、予

“我”也是,不要以为现代人才说我。“我”多作宾语和定语,一般不作主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宾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定语) “昂” 《诗经》: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了河,我在等待我朋友。) “台” 《尚书》: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不是我小子胆敢叛乱,夏朝罪恶深重,老天要消灭它。) “朕”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爷爷叫伯庸) 另外,除了用代词表示,还可用谦称,如: 君王用:寡人、孤、不谷、一般人用:臣、在下,称自己的名, 女人用:妾,奴婢

3. 文言文中怎么说全部

文言文中全部的说法:皆、悉、咸、毕、咸、俱、率、尽、穷、极、诸、众。

咸: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

毕: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清朝林嗣环《口技》

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

扩展资料:

全部在文言文中各种语法的不同用法:

做结构助词时,用俱、咸、皆表示全部。

做形容词时,用诸、众、悉表示全部。

做副词时,用尽、穷、极、毕表示全部。

4. 看 在古文中怎么说

“看”类:

仇视;怒视:“韩挟齐魏以盻楚。”看:“盻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

张目:盱盱(张目直视)。盱衡(举眉扬目。多用于对政治局势的观察,如“盱盱大局”、“盱盱中外”)。

pān

白眼。转眼看。

miàn

斜着眼看:眄视。眄睨。眄伺(窥伺)。

dān

注视:虎视眈眈(凶狠贪婪地看着)。

zhù

远视:“眝美目其何望!”

睁大眼睛:“眝目观之,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玛瑙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

chì

直视,瞪:“目眙不禁”。

chǎo

用目光挑逗人

tiào

望,往远处看:眺览。眺瞩。眺望。远眺。

目不正,斜视。

tóng

瞪眼睛。

转眼回看。

guì

目光深注的样子:“眭然能视”。

轻视:“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

眺望:“于是睎秦岭,睋北阜。”

仰慕:“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

斜视。

xiàn

〔睍睍〕因为害怕不敢正视的样子,如“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耶?”

zāi

视。

两眼视线不能集中同视一物。

xià

慢慢地看。

xǐng

视;看。瞯

xián

眼睛斜视;眼睛上视,露出白眼。

微视。

lín

注视:“鹰瞵鹗视”。瞵盼(顾盼,瞻视)。

“笑”类

掩口卢胡:捂住嘴在嗓子眼里笑,卢胡,同“胡卢”,笑声。

粲(càn)齿:露齿而笑。

齿冷:讥笑;张口笑的时间长,牙齿会感觉到冷。

解颐:开口而笑,颐,下巴。

拊(fǔ)掌:拍手。

绝倒:笑得前仰后合。

冠缨索绝:帽带子断了。缨,带子。索绝,都断了。《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kūn)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冁(chǎn)然:笑的样子。

轩渠:笑貌。

噱(wàjué):大笑不止。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笑枋(fāng):笑的材料。

5. “秋天”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