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gōng)。
成语解释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到解放前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
成语典故
出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渊源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8

三从:从不温柔、从不体贴、从不讲理。四德: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虽说这个说法玩笑的成分居多,但是不难看出这个新时代的“三从四德”充斥着对女子无德的摒弃和嘲讽。

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子没有才华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要有良好的德行。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是女人的本分。所以才会有“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古有三从四德的内容详解

未嫁从父:

是说在没有出嫁之前要听从孝顺父亲;

出嫁从夫:

是说嫁人后要辅佐丈夫;

夫死从子:

是说丈夫死后要养育教导儿子。

妇德:

女子的品德;

妇言:

女子的言语,要讲礼貌,不要传言。也就是现代社会的不要八卦;

妇容:

女子的仪态,就是什么场合有什么样的表现。也可以用入的厨房,出得厅堂来理解;

妇功:

女子的胭脂红妆,也就是现在的化妆。女为悦己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