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嫦娥一号发射的感想

最好联系到我们中学生,,大概400字左右
谢了,,,,,急用啊

月球新能源报告——将首次向人类提供

在探月阶段,“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做四项科学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对月球土壤进行分析,估算出月球上氦-3的具体含量。这是其他国家没有做过的。

欧阳院士介绍说,月球上的氦—3对任何一个月球探测国家来说,都不能熟视无睹。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氦-3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没有放射性。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球1年的能源供应。地球只有15吨氦—3,而月球上的氦-3估计在100万—500万吨之间,至少可供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嫦娥一号”执行的这一任务,将首次向人类提供关于月球新能源的具体含量。

登月——今后10年无人能及

由于月球在军事、能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斥巨资实施探月计划,印度等国也蓄势待发。“月球从没有像今天那么亮过,也从没有如此诱人”。

因此,欧阳院士认为,探月是我国不能不做的一项工作。以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如果不做,就难逃再次落后挨打的命运。

按照中国探月工程的3步计划,今年“嫦娥一号”卫星将开始进行绕月飞行;2012年前后,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17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球土壤样品采回地球。在探月工程前三步完成的2017年前后,中国将择机载人登月,并与有关国家共建月球基地。

欧阳自远透露,以目前的技术,我们已可把人送到月球上,但只能实现“单程票”,而要让宇航员安全地返回地球,我们要的是“返程票”。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将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

由于以前“阿波罗”登月时用的飞船和火箭技术都已过时,因而,美国重返月球的时间最早是在2018年。

欧阳院士据此预计,10年之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登上月球。

费用——探月只够修两公里地铁

欧阳院士为探月计划第一阶段所作的预算为14亿元,这相当于在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费用。

他的探月计划在1992年一提出,就遭到了包括众多院士在内的大量疑问。那时,世界各国对于重新登月计划尚无任何迹象。有人据此提出,让国家投入巨额资金,跑到遥远的月球上究竟有什么意义?美国那么发达,人家搞了几十年,现在都不搞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搞?地球上的事都干不完,干吗还跑到月球上去?

面对来自各方的疑问,欧阳院士给大家打了个比方:这个家族里有四个兄弟,地球是老三,你把老三的鼻子眼睛都研究完了,仍然解释不了他的演化和遗传特点。你必须要把四个兄弟都研究透才可能做到这一点。九大行星,我们只研究一个地球显然是不够的。

他还说,月球的探测将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当年美国的“阿波罗号”6次登月,带动了一系列科技界的革命,有上百种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新技术是因为阿波罗的需要才攻克的。

这样的道理,欧阳院士已说了无数遍。上至国家部委办的领导人,下至小学生,至少已有十万人听过他形象通俗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说。

生活——首席科学家分不清洗脸洗脚毛巾

与欧阳院士青梅竹马的夫人邓筱兰,透露了院士在生活上一些有趣的事。

对家里的事,欧阳院士几乎从不过问,怎么凑合都行。饭做好了,叫他吃他就吃。什么菜,烧得怎么样,他都无所谓,做熟了就行。穿衣服,恨不能天天穿同一件,哪件拿顺手就拿哪件,冬天不知添衣,夏天不知减衣。

更有意思的是,他竟然分不清家里的洗脸毛巾和洗脚毛巾。学医出身的夫人给他讲了一百遍,他都弄不清。因此,每次他一洗脸,夫人就很紧张,得赶紧跟着他去卫生间。不然,洗脸、洗脚的准搞错。

至于家里的孩子们有多大年纪,什么时候生的,他也统统记不住。他对小孩就一条,你给我好好读书,要听话,对人要好,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他把原则交代一下,剩下的就留给做母亲的了。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可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欧阳自远院士表示,这一发射时间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由于卫星要有一个非常确切的位置进入绕月轨道,这样一个月推算下来只有一天的时间,而这一天当中只有35分钟是允许发射的,也就是说一个月里只有35分钟都对得上,才是最合理的位置。

可是,万一这一天刮风、下雨、打雷,发射不了,就得再等一个月,所以这是很艰难的事情。负责搞轨道的科研人员为此想了个办法,提前两天发射,找到一个好的气候,发射上去以后,让它绕地球转两天后再走。这样,“嫦娥”得经过9天9夜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绕月轨道。

发射时间——一个月只有35分钟最合适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可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欧阳自远院士表示,这一发射时间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由于卫星要有一个非常确切的位置进入绕月轨道,这样一个月推算下来只有一天的时间,而这一天当中只有35分钟是允许发射的,也就是说一个月里只有35分钟都对得上,才是最合理的位置。

可是,万一这一天刮风、下雨、打雷,发射不了,就得再等一个月,所以这是很艰难的事情。负责搞轨道的科研人员为此想了个办法,提前两天发射,找到一个好的气候,发射上去以后,让它绕地球转两天后再走。这样,“嫦娥”得经过9天9夜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绕月轨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4
“目前,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日前,龙乐豪院士在双星计划探测二号卫星发射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只有成功进入月球卫星工作轨道后,才能实现对月球的探测计划。他说:“如果地面发射、飞行途中出现任何问题,整个计划都有可能前功尽弃。”作为确保嫦娥探月工程技术首席专家之一,龙乐豪告诉记者,通俗一点讲,工程有三大目标——“到得了”、“转得起”、“传得到”。龙院士说:“工程的三大目标也正是我们技术上的三大攻关难点,将向中国的航天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奔月:长三甲火箭搭天梯

据了解,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深空探测比如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龙院士讲,深空探测需要火箭把航天器送入更高的预定轨道,龙乐豪在介绍“嫦娥一号”的“助力神”——“长三甲”运载火箭时说,火箭运载系统重量241吨,全箭长度53米。火箭这样的“身材”可以将130公斤的“嫦娥一号”探测器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龙院士解释说:“此次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飞行轨道高度有40万公里,要求运载系统在技术上不仅能将飞行器打到这样的高度上去,而且要求测控系统测得准。”

奔月路径:将多次飞经我国上空

“天上一天,地上十年”,传说中的嫦娥奔向月亮可能也就一天工夫。龙院士介绍说:“从起飞到进入目标轨道的飞行时间大约为10天,飞行过程中‘嫦娥一号’将多次经过我国上空。”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据天文学家预测,如果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现代“嫦娥”奔月的情景。龙乐豪院士透露,“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预计2006年年底可以待命出厂。

奔月传信:“天罗地网”接收数据

“嫦娥一号”在经过了发射、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等程序后,如何将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成为工程的技术难题。龙乐豪说,“嫦娥一号”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为月球拍“全景照”;另外,目前世界上还未探测到月球南北纬50度以上的区域,而此次将实施对这一地方的探测。龙院士说:“要保证这些探测数据顺利传回来,需要有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等做支持。目前,我们在技术上需要重点解决的就在此。”据了解,探月工程对火箭、卫星、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提出了创新性要求。

奔月时机:每天只有约35分钟

“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择机确定的。为什么这么说?据龙院士介绍,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一年中仅有不多的月份,而当月每天只有约35分钟的时间适宜发射。龙乐豪说,考虑到光照、太阳入射角、测控条件以及轨道限制等因素,“嫦娥一号”首次飞行的时间有可能会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初。据龙院士透露,“嫦娥工程”二期、三期的运载火箭可能为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龙院士说,“嫦娥一号”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到目标轨道的距离与时间最长的航天器,其飞行时序与控制十分复杂,正所谓:“乘旧车、跑远道,安全可靠最紧要”。目前,长征五号、长征六号等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论证阶段。

奔月设想:二百公里高轨道建天基

如果飞行器要飞往异常遥远的星体去进行科学探测,动力燃料的使用将成为一个实际问题。带多少燃料才能满足飞行器的航程需要呢?假如中途动力不足又该如何应对?有过多年“实战经验”的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早就为飞行器的“吃饭”问题想好了对策——在距离地面大约200公里的轨道上建一座“天基”,作为飞行器的加油站。

龙院士的创意是这样的:火箭从天基上飞起的重量大约为200吨左右,而在地基上起飞时火箭重量达2800吨左右。龙乐豪预测,火箭可以在天基上做短暂停留,加注燃料后继续飞行。同时,龙院士告诉记者,天基的建设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从地面上向天基运送储备动力燃料,需要多次反复运输;第二,在天基上组装、加注、发射;第三,确保经济、可靠。

资料:探月工程分为三期

2004年1月,月球探测工程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后,该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为此国家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准备于2007年年初以前发射“嫦娥一号”。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一期工程启动时间2004年2月,计划将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第2个回答  2007-10-27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将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本次航天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零三次飞行。
第3个回答  2007-10-27
从中联想到好好学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