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对企业而言,是战术决定战略还是战略决定战术?

我们通常受到的管理教育是讲战略决定战术,一直没有怀疑过。上世纪60年代末,里斯先生和特劳特先生创立了“定位”理论,被称为商业社会的顶层智慧。该理论的应用中就提出了战略决定战术是错误的,应该是战术决定战略。但是,我还没有理解到,为什么?

里斯先生和特劳特先生的战术决定战略,从“定位”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错,没有战术的累积胜利,战役屡战屡败,溃不成军,何来战略的胜利。
但从总的角度说,还是战略决定战术的成败。战略决定方向性、全局性、本质性的决策;战术决定短期的、眼前的、形式的行动。方向选错了,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的地。世界知名企业柯达公司的命运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柯达公司的定位、战术都没错,高、中、低端产品通吃,行业老大地位江山稳坐。正是这种帝王滋味冲昏了头脑,没有战略眼光,错失了大举转向数字图像的最佳时机,至自今日破产的结局。令世界企业界扼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4
战略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到自己具备的实力,就是战术的层次,战略是一个长远的方向,若是战略就不对,后面战术再好也没用,战术是实现这个战略的执行阶段,若是战略对,战术不好,会使战略成功的速度变慢,总的来说,不能单纯的说谁决定谁,其实是有点相辅相成的感觉,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定对的战略,战术可以不断的改进,若是战略错了,战术很漂亮,可能也是做的无用功,这是个人的理解。。。
第2个回答  2012-02-14
个人觉得战略决定战术。有战略了才有方向,有方向了才能实施战术。
第3个回答  2012-02-14
很纠结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1
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战术是一对辩证的关系。没有战略指导的战术是一种盲目的战术,而没有战术支持的战略又是一种失败的战略。通常情况下,战略制约着战术,同时,战术对战略有反作用,在少数极端情况下,这种反作用还会上升为战术对战略的引导。
  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历史与企业本身一样古老,长期以来,管理学者们一直关注和发展企业战略管理这门理论,从历史演变的过程看,依次提出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销售观念和竞争观念。自美国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战略”理论后,“竞争”的理念一直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思考和谈论的焦点,从而军事领域中的“战略”与“战术”被大量引入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和论述中。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趋势是“战术研究”的价值被大大强化了,在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中战术分析被提到了职能战略的高度,而美国管理学者阿·拉依斯则走得更远,把对战术的研究分析视为决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由下而上的由战术决定战略的新思维,对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
  当代论述战略和战术的书籍文献很多,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定义也不少,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战略是指导全局的方略,而战术则是运用具体军事力量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战略思想被引入企业经济的分析是在本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60年代美国公司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开始研究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原理研究的理论框架是从美国学者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论》问世开始的。近年来,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大量军事理论被引入到企业竞争之中,引起了关于企业竞争战略和战术的分析讨论,一般而言,企业竞争的经营战略是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规划的方略,阿·拉依斯把这种发展具体化为一种紧凑连贯的销售方向,即企业的产业走向;而经营的战术则是指一种实现目标的方法,阿·拉依斯把它定义为一种竞争性的思维方法。
  多年以来,战略决定战术已被视为常理,不仅有理论上的分析,也有实践的印证。在《隆中对》中,三分天下是初期的战略目标,正是为了完成这个战略目标,才出现了一系列的战术运作:联合孙权抗曹、借荆州、占益州、进入西川等等。如果没有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上述一系列操作就毫无意义。可以肯定,在这里战略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决定了战术的选择和实施。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战略也有不能实现的时候。一般而言,战略上的失败原因如下。
  1.环境变化。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一旦发生改变,战略制定的依据也就改变和消失了,不利的环境条件增加了完成战略目标的难度甚至导致战略的失败。本世纪70年代末期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首当其冲的是汽车工业,其经营环境迅速恶化,仅从1978年到1979年一年时间,美国各大汽车公司就从盈利走向亏损,其变化幅度之大让人吃惊,如:福特公司1978年盈利15亿美元,1979年就亏损10亿美元,而1980年亏损15亿美元。可见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战略目标制定失误。通常是战略目标制定过高,超越了现实的条件和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整个战略的失败。从战略制定的思路看,战略目标受制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西方资源配置战略学派的观点认为,战略目标、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三者中最不为企业所控的因素是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其次是自身条件,而企业战略目标是最容易控制的因素,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思路必然是首先分析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其次研究企业自身的条件,最后才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这不仅是一种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且是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本世纪50年代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决定进入电脑市场与IBM公司一争天下,经过一番较量,公司在承担了5亿美元的亏损后,不得不彻底地退出了电脑产业。这是一个冒险的战略目标,美国无电公司忽视了对手的实力(当时IBM占据美国电脑市场70
%以上份额)和高估了自身的条件(它并不具备生产电脑技术上和经营上的优势),由此产生的战略目标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3.战术手段不到位。再正确的战略规划,都必须靠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战术手段去完成,这种由战略目标决定的战术手段选择正确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战略目标就有可能顺利实现,否则,再正确的战略目标最后也会落空。在《隆中对》中,初期战略目标与战术手段高度一致,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也就顺利实现。而后期战略目标“兴汉室”、“成大业”在初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也是有可能实现的,有三足鼎立的根基,也就有入主中原的可能,应该说这个目标并非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实施步骤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联合孙权出兵,形成钳形攻势;而具体的战术手段就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应该说,从战略规划、战略步骤到战术实施都有周密的思考,这是一个战略与战术高度统一的谋略。但问题出在战术的实施上,首先是丢了荆州,紧接着与东吴兵戎相见,刘备兵败白帝城,这与当初所定的“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已相去甚远;误失荆州,结怨孙权,其实已经丧失了完成“入主中原”这个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晚年的诸葛亮勉强地投入了一项永远不会成功的事业,“六出祁山”只不过是尽忠而已。由此可见,战略制约着战术手段的选择,而战术的实施又会影响到战略的成败,二者必须是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这种和谐一旦被破坏,战略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二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战略成效决定于三个因素,而战术因素是其中之一,仅从战术实施可以决定战略的成败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战术对战略有反作用,对此,《战争论》中有所论述:“战术成果在作战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重大的战术成果才能导致重大的战略成果”。我们认为战术对战略的成败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一种反作用力,即先由战略作用于战术,战术才在此前提下反作用于战略,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战略必须依赖战术的支持,这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战术对战略的反作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表现为战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战略,但战术对战略的决定是有严格条件的。
  在分析企业竞争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时,把战术提到极高位置的是美国管理学者阿·拉依斯,在他看来,经营战略是成功战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经营战术不仅不必受制于战略,而且反过来对其经营战略具有制约作用,凭空产生的经营战略是不科学的,而且注定是要失败的,必须靠一个成功的战术经过升华后才能演变为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在这里,阿·拉依斯是表达这样一种观念:一种操作成功的经营方法可以通过扩大其成果从而上升为一个企业的销售方向(即经营方向),也就是说,经营战术决定了经营战略。阿·拉依斯首创了这一划时代的经营观念,并把它表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决策方法”。现在借用阿·拉依斯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这种观念,1928年的一个周末,杜邦公司实验室一个实验员无意间忘了关掉一只实验烧锅,第二个礼拜来上班发现烧锅里的物质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前所未闻的合成纤维,这就是后来用途极为广泛的耐磨、耐油、不吸水的新型材料——尼龙,在这里,尼龙的产生依赖于一种偶然方法的偶然成功,它并不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尼龙开发成功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战术胜利,但这个战术胜利却开创了一个战略方向——尼龙生产成了杜邦公司此后几十年的经营发展方向之一,这是典型的战术决定了战略的实例。
  笔者认为,阿·拉依斯看到了太多的战略失败案例,因此萌发了由下而上的制定战略的思路以确保战略实施的成功,这有其合理性和积极的意义。传统的战略观认为战略统帅全局,由此制约了战术,在此观念下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后果。其一,战略处于高层次位置,由它制约了整个全局的运作,如果战略是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那是幸运;但战略一旦与现实脱节,或企业所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或战略成功所依赖的战术因素已不存在而要求战略有所调整时,在传统的战略观下要改变战略就很困难,要么由于战术的反作用力太弱而难以把准确的信息传递到战略的高层次,要么战略制订者由于人性中本身的弱点而刚愎自用,一味的错下去,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教训,这可以说是传统战略观所带来的通病。其二,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战术的成功有可能会带来某种发展的机会,但战术由于本身所处的地位远离决策中心,战略对此毫无反映,在传统的战略观下就有可能使企业失去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
  但是,阿·拉依斯又高估了战术的意义,把由战术衍生战略的原则上升为一种战略制定的模式,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强调战术的反作用的现实的意义在于确保战略的成功,那种由成功战术演变而来的战略无疑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实用价值。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战略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战略因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战略目标的合理确定,仅仅是由于战术对战略有反作用力就把战略制定的思路倒过来,这不仅在理论上缺乏逻辑性,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借前面的例子来说,杜邦公司确实完成了由尼龙的发现(战术)向生产销售尼龙制品(战略)的升华,但长期来看,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大公司敢把关系到公司存亡的战略大问题建立在一个偶然成功的战术基础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