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如题所述

答:我觉得好学生应该要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各方面来评判。 学习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人格,品德方面,性格差劲人品不好,哪怕这个人成绩再好那也只是仅次于学习有优势罢了。 真正的好学生,是成绩良好,为人善良正直,品格优秀,待人有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4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受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1】原文:
善学者,师逸②而功倍,又从而庸之③。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④之。善问者如攻⑤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⑦其久也,相说⑧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⑨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⑩,然后尽其声⑪。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⑫进学⑬之道也。
【2】作品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受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下手,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3】作品出处
《善学者》出自《礼记·学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