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浊音界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如题所述

心脏的浊音界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区域对应不同的解剖结构。左界在第二肋间处与肺动脉段相对应,第三肋间则代表左心耳,第四、五肋间则包括左心室。右界第二肋间区包含了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而第三肋间以下部分属于右心房。心上界位于第三肋骨前端下缘水平,第二肋间以上的区域被称为心底部浊音区,它与主动脉和肺动脉段相接。


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可能反映出心脏本身的问题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心脏病变导致的改变包括:



    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展,形成靴形或主动脉型,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高血压心脏病。
    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时,绝对浊音界扩大,显著时则相对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
    左、右心室同时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左界下移,表现为普大型,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和全心衰竭。
    左心房增大:心腰部可能消失或膨出,形成梨形或二尖瓣型,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扩张或升主动脉瘤:第一、二肋间心浊音区增宽,伴有收缩期搏动。
    心包积液:心界可呈三角烧瓶形,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心尖部变小,是心包积液与全心扩大区分的要点。

心外因素,如胸壁厚、肺气肿、胸腔积液、肺部病变、腹腔积液或肿瘤等,也会改变心脏浊音界的表现。例如,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患侧心界难以叩出,而健侧则可能外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