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朋友那有电大7.11管理学基础的试题资料`谢拉`真的很急

如题所述

我有
怎么给你?
简单的发一点在这里你看下:
一.选择题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的说法不正确。A.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B)项。A.影响作用B.领导作用
C.制约作用D.决定作用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D)。A.指挥B.控制
C.协调D.计划
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
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
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C)。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6.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A)。
A.变动性B.稳定性
C.直接性D.间接性
7.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D)。A.计划B.协调
C.组织D.决策
8.“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韦伯
9.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A)的重要性。A.预防B.预测
C.组织D.计划
1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A、领导B、协调
C、控制D.计划
12.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目标、部门和效率D.目标、部门和人员
13.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C)。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4.由于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从而影响组织的目标
这种环境属于(A )。
A、经济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政治环境 D、国际环境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B)。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车间管理》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C)。
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D。科学管理学说
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D.处理好人际关系
4.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泰罗D.大卫·李嘉图
5.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6.“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D)提出来的。A、韦伯B、泰罗
C、梅奥D.法约尔
7.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A、工业管理之父B、科学管理之父C、经营管理之父D.行政管理之父
8.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为重要标准。A、感情的逻辑B、正规的程序C、科学的理念D.效率的逻辑
9.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组织形式。A、最有效和合理的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10.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A.科研部门B.军队
C.学校D.企业
11.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C)。A、经验教学B、案例学派C、案例教学D.经验学派
12.战略管理的核心是(D)。A.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
管理问题B.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有效的管理C.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价值观的培养D.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3.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
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A)等所组成。A、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B、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C、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D.战略目标、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B)。
A.执行计划B.制定计划
C.计划准备D.检查计划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C)。
A.计划工作的普遍存在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3.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B)计划。
A.综合B.专项
C.生产D.财务
4.(D)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A.政策B.目标
C.规则D.预算
5.计划工作的核心是(B)。
A、组织B、决策
C、预测D.领导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A)负责制定。
A、董事会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B)。
A、规划B、程序
C、策略D.规则
8.年度计划一般属于(D)计划。
A、生产B、长期
C、中期D.短期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D)。
A、泰罗B、梅奥
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
2.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C)。
A、技术创新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D、质量优良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A  )原则。
A、现实性B、可行性
C、程序性D、权变性
4.在目标设立过程中,以下哪种作法是不对的?(C)。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
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
C、最大利润D、理想利润
7.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利润目标B、顾客之上
C、融入社会责任D、满意利润
8.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C)。
A.德国B.法国
C.日本D.英国
9.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A)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A.主要目标B.并行目标
C.次要目标D。利润目标
10.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
A.关键性B.权变性
C.现实性D。协调性原则
11.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C)。
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D、人际关系理论
12、管理学家(D)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A、E·C·施勒B、彼德·德鲁克
C、D·麦格雷戈D、R·利克特
1.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A)。
A、预测B、定性预测
C、决策D、计划
2.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C)的方法。
A、市场预测B、经济形势预测
C、定性预测D、定量预测
3.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B)。
A、简单平均法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D、时间序列法
4.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对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效率十分重要。因此,预测者要根据预测的目的和预测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如进行技术预测,往往采用(D)。
A.时间序列法B.头脑风暴法
C.回归分析法D、专家调查法
5.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D)作基础。
A.科学技术B.模拟试验室
C.信息D、数据资料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A)。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D、程序化决策
2.该项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和标准化,这项决策就是(D)。
A、风险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3.业务决策中,例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B)。
A、日常管理决策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D、风险型决策
4.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D)。
A、风险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
C、战略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5.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A)决策。
A、风险型B、不确定型
C、确定型D、非程序化决策
6.决策程序的首要环节是(C)。
A、确定决策原则B、确定决策方法
C、确定决策目标D、拟定可行方案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B )。
A、400台B、2000台
C、4000台D、20000台
8.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当该企业的产量达到20万件时,其总成本为(C)万元。
A.110B.1010
C.1100D.11000
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C)。A.安全B.较安全
C.不太好D.要警惕
1.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B)。
A、韦伯B、巴纳德
C、厄威克D、古利克
2.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A)。
A、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B、实现企业目标
C、职工的权责利关系D、一项管理职能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D)。
A、权责利关系B、一项管理职能
C、分工合作关系D、实现企业目标
4.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D)。
A、结构等级B、非正式组织
C、企业结构D、正式组织
5.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D)的模式。
A、集权B、授权
C、均权D、分权
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B)。
A、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C、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1.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A)的特点。
A、集权B、分权
C、均权D、授权
2.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C)。
A、均权管理B、分权管理
C、集权管理D、不确定
3.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A)组织形式。
A、集权式B、分权式
C、均权式D、不确定
4.各种标准化制度,例会制度,现场办公等属于(C)。
A、人际关系协调方式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D、相互调整方式
5.针对组织结构存在的某些缺陷,通过设立临时性或长久性的协调人员或协调组织实现协调,这种协调方式属于(B)。
A、人际关系协调方式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D、相互调整方式
6.(C)即M型结构。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B、控股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矩阵制组织结构
7.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A)。
A、分权程度较高B、集权程度较高
C、集权分权程度相当D、不确定
8.(B)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A、M型B、U型
C、H型D、矩阵制
9.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一般认为,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B)较为合适。
A、4人以下B、4~8
C、8~10D、10~15
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D)。
A、财力资源B、文化资源
C、物力资源D、人力资源
2.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原则。
A、因人设职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D、因事择人
3.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A)。
A、非结构式面谈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D、即席发言
4.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A)获取信息。
A、关系部门B、上级部门
C、下属部门D、主要领导
5.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D)。
A、专家评估法B、排队法
C、目标考评法D、问卷法
6.在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为防止“彼德现象”发生,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A)。
A、临时职务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D、角色扮演
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A)。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2.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C)。
A、组织目标B、行为结果
C、领导者D、被领导者
3.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C)。
A、决策权B、组织权
C、指挥权D、人事权
4.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A)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
C、效用领导阶段D、权变理论阶段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D)。
A、不为法B、糊涂法
C、缓冲法D、转移法
6.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C)。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B、管理系统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D、情境领导理论
7.利克特和阿吉里斯提出的领导理论是(D)。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B、情境领导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D、管理系统理论
8.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C)。
A、专断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
C、自由型领导D、放任型领导
9.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A)的观点。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B、随机制宜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D、情境领导理论
10.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B)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B、9-1型
C、1-9型D、5-5型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D)。
A、抑制B、紧张
C、防范D、挫折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的研究,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C)。
A、60%—70%B、70%--80%
C、80%--90%D、90%以上
3.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D、需要因素
4.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A)。
A、高B、低C、一般D、不能确定
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
A、自然消退B、惩罚
C、消极强化D、积极强化
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C)的研究。
A、普通员工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C)。
A.领导B.组织
C.控制D.协调
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D)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
C.适当的授权D.部门的明确划分
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D)。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
C.作业控制D.现场控制
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层D.监督机构
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A)。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
C.集中控制D.内部控制
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B)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B)。
A.目的B.客体
C.媒体D.主体
8.控制系统是指由(D)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
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
C.多变性原则D.弹性原则
10.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注意把标准变成定量指标,这才符合制定控制标准的(A)要求。
A.可检验性B.可操作性
C.应用性D.可行性
11.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的涵义就是指(B)。
A.产品质量B.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C.工作质量D.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12.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
A.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B.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C.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
D.产品达到国家计划规定的质量标准
13.全员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A)完成的。
A.质量小组B.技术小组
C.检测小组D.临时小组
14.QC小组的概念是由(C)管理专家提出的。
A.美国B.中国
C.日本D.德国
15.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就是预算。它具有(A)的特点。
A.计划性、预测性和控制性
B.计划性、预测性和时间性
C.实践性、预测性和时间性
D.计划性、预测性和监督性
16.财政收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变动余地,这种预算属于(B)。
A.弹性预算B.刚性预算
C.收入预算D.支出预算
17.零基预算法是由(A)提出来的。
.中国人B.日本人
C.美国人D.德国人
1.协调最基本的手段就是(A)。
A.加强信息沟通B.制定规章制度
C.强调组织纪律D.运用组织的凝聚力
2.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这就是(B)。
A.管理B.协调
C.组织D.指挥
3.为保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以促进组织总目标的实现,管理者的协调工作必须围绕总目标进行。从此意义上讲,实现组织分工与协作的有效工具是(C)。
A.制定计划B.加强沟通
C.目标管理D.明确责任
4.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的主要工具是(C)。
A.会议B.制定工作程序
C.计划D.原材料供应制度
5.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D)。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B.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6.20世纪40年代以前,管理学界对冲突的认识是这样的:(B)。
A.冲突具有二重性B.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
C.冲突具有有利的一面D.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很小
7.表现程度最激烈的冲突就是:(D)。
A.对抗B.竞争
C.辩论D.战斗
8.最简单的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就是(B)。
A.强制解决B.回避
C.妥协D.合作
9.有了(),信息沟通进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从而沟通更有效、更及时和更全面。
A.通畅的信息传递途径B.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C.信息的传递与被理解D.信息的及时传递
判断
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及其各种资源。×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3.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而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4.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6.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静态的协作过程。×动态的协调过程
7.管理的各种功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要通过管理的功能发挥作用;
错;功能应改为职能
1.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班子: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
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他就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5.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被称为案例教学
6.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7.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排斥,毫无价值。×在美国等地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4
电大7.11管理学基础的试题资料要去相应的学校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