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心主义的客观辩证唯心主义

如题所述

客观辩证唯心主义认为“上帝”受“辩证法”的制约并可以按照“辩证法”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
基督教教主说:上帝可根据人们对他崇拜的诚意和程度对崇拜者赐福或免罪,并以此来欺骗穷苦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在政教合流期间,教主占有了土地,统治了信教徒,对信教徒大力灌输“教义、教程、教仪”,这些客观辩证唯心主义观点使信教徒们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摧残和肉体摧残。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典型的客观辩证唯心主义学说。他从儒教立场出发,继承了西周以后的“天命观”,结合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当时人类对物质世界的 “认识论”,提出了一套“天人感应目的论”的客观辩证唯心主义的学说。他认为:天人之间并非互不相干,而是互相交涉、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阴阳五行、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都是由“天意”组成的“一个互相制约、动态调控的庞大系统”。董仲舒认为:在天地万物的庞大系统中,天是最高的主宰者和创造者,是人间道义最终的根本依据。他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天虽然没有言语和耳目手足的人形,却是有情感、有意志、有道德、有目的,天意由自然和人间的秩序表现出来,从自然界阴阳五行的有序变化到人类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都是天意的安排。他在“人副天数”说中认定:人完全是遵照天的模型复制而成,人就是天的副本。他认为:整个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则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就是大宇宙的缩影。他肯定:同类的事物之间有着相互感应的关系,如同共鸣和天气对疾病的影响,都属于“物之以类动者”他把这类现象叫做“同类相动”。他运用“同类相动” 原理说明了天人之间的互相感应。他说:“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董仲舒认为:阳代表天的恩德,阴代表天的惩罚,阴阳的地位是阳尊阴卑,这是天意;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胜(即相克)的辩证对应关系,五行相生是天的恩德,五行相克是天的惩罚;四季的变化就是天的“喜、乐、哀、怒”的表现;天为了养活人类而创造了五谷,既提供物质保障,还赋予人类以精神。董仲舒对国家的观点是:“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就是说:统治者违背天意,就要遭到政权垮台、国家灭亡的下场;反之,统治者顺从天意,就会得到天的奖励,给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董仲舒的客观辩证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