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之“普洱”一词的来源,做为地名,又经历了哪些变迁?

(相多知道关于历史地理变迁方面的介绍)

我是导游.普洱,去过,一个不大但是很淳朴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来

相传公元七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瘴疠之区」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鸿遍野、死伤无数。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大叶种绿叶供百姓煮沸饮之,瘟疫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以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话传说。

但事实上,「普洱」是个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于今日云南的思茅地区。“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普洱县原称宁洱县,明洪武年间,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自古以来以普洱茶产地和集散地闻名中外,清代时为向朝廷上贡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2°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东和东北沿把边江与墨江县分界,南与翠云区、江城县相连,西沿小黑江与景谷县毗邻,北与镇源县相接。总面积4422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36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距离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历史沿革

1950年设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乃)、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按板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往)、沧源(驻勐董)等15县。

1951年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宁洱县改名普洱县。普洱专区辖15县。

1952年将沧源县划入缅宁专区。澜沧县迁驻勐朗坝。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将勐往、安康2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雅口、新营盘2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3年4月7日由澜沧县部分地区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驻募乃)。思茅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4年5月18日江城县改设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驻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思茅专区辖7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澜沧县,并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

195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6县、3自治县。

1960年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撤销镇沅县,并入墨江、景东、景谷3县及玉溪专区的新平县。思茅专区辖4县、3自治县。

1962年恢复镇沅县(驻按板镇)。思茅专区辖5县、3自治县。

1965年由西盟山区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驻西盟)。思茅专区辖5县、4自治县。

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地区驻普洱县思茅镇(原复兴镇)。辖普洱(驻宁洱镇)、景东(驻锦屏镇)、镇沅(驻按板镇下观音)、景谷(驻大街镇)、墨江(驻玖联镇)等5县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勐烈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勐朗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驻孟连城子)、西盟佤族自治县(驻西盟镇)等4自治县。

1979年撤销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地区辖4县、5自治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思茅地区总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县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355364 景东彝族自治县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288794 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 100243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20859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县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1)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驻新成立的翠云区思茅镇月光路。(2)思茅市设立翠云区,以原县级思茅市的行政区域为翠云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过街楼路。(3)地级思茅市辖原思茅地区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翠云区.

2006年1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澜沧县等十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府[2006]6号)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县1区共撤并乡镇18个。其中墨江县撤并3个,即联珠镇、双龙乡、碧溪乡合并设置联珠镇,通关镇与忠爱桥乡合并设置通关镇(忠爱桥乡的曼平、曼嘎、新联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联珠镇;丙蚌、回龙、民兴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通关镇;忠爱桥乡以忠爱桥为界,桥西划入通关镇,桥东划入联珠镇)。澜沧县撤并3个乡镇,即东良乡与勐朗镇整建制合并,设置勐朗镇,并将谦迈乡的布老、包麦地、看马山三个村民委员会划入糯扎渡乡,同时将糯扎渡乡更名为糯扎渡镇;撤销谦迈乡;新城乡与谦六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谦六彝族乡。普洱县撤并2个乡镇,即宁洱镇与凤阳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宁洱镇;磨黑镇与把边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大镇;三章田乡与者东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者东镇。景东县撤并2个乡镇,即文井镇与者后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文井镇;大朝山东镇永秀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大朝山东镇。景谷县撤并2个乡镇,即威远镇与钟山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威远镇;永平镇与边江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永平镇。翠云区撤并1个乡,即震东乡与云仙乡整建制合并,设置云仙彝族乡。江城县撤并1个乡镇,即勐烈镇与红疆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烈镇。孟边县撤并1个乡镇,即娜允镇与南雅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娜允镇。西盟县撤销西盟镇和莫窝乡,两乡镇合并,更名为勐卡镇。

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国函[2007]8号)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各行政区划:

普洱市 面积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万
思茅区 面积4093平方千米,人口20万。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670平方千米,人口19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宁洱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面积5459平方千米,人口3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联珠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 面积4532平方千米,人口3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7777平方千米,人口30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威远镇。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4223平方千米,人口21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恩乐镇。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476平方千米,人口 9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烈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12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娜允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8807平方千米,人口47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
西盟佤族自治县 面积1391平方千米,人口 8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梭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7年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9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全国英模张培英出生在普洱县磨黑镇。滇南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立于普洱,为滇南民族团结的鉴证物。普洱古有“天壁晓霞”、“回龙夕照”、“仙洞春云”、“龙潭秋月”、“东岭兰萼”、“西岭温泉”、“城畔荷风”、“茶庵鸟道”所构建的“普阳八景”;激起了无数文人骚客的文思诗趣。更重要的是:普洱的特殊地理环境,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今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普洱风景名胜区(景区由天壁山、松山、白草地3个片区和小黑江、热水潭、东洱河水库、观音山寺、茶马古道等20个景点组成)、磨黑中学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园,初步形成了融绿色森林、山川、河谷、喀斯特洞穴景观和“普洱茶文化”、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前景。
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普洱的茶叶栽培、加工、销售便初具规模。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普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在茶叶交易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普洱建立商会,商贸昼夜互市。茶叶的栽培、加工、商贸,还促使茶文化飞速发展,为普洱打造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一千多年前,普洱茶便少量远销至吐蕃(西藏),逐步成为以奶酪、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消除油腻的生活用品,故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和“一日无茶则泻,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历代统治者为了廉价购买战马,采取严格控制茶叶商贸,以茶换马的方式间接控制、治理边地。茶叶因此成为紧俏商品,于是,普洱茶的栽培、加工、商贸得到空前的发展。清乾隆九年,普洱茶因被定为“贡茶”而更是名扬四海,乃至《红楼梦》、《本草纲目》、《战争与和平》等名著名典也收录了普洱茶之名。

茶,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的演变,乃至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追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之久。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利用、开发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史留下绚丽夺目的一页。追本溯源,世界各国引进的茶种,采用的茶树栽培方法,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传播出去的。

普洱作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存在最原始的野生大茶树,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普洱在茶叶栽培、加工、茶质检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演变出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茶文化。
第2个回答  2007-10-09
一、普洱的由来

相传公元七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瘴疠之区」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鸿遍野、死伤无数。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大叶种绿叶供百姓煮沸饮之,瘟疫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以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话传说。

但事实上,「普洱」是个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于今日云南的思茅地区。“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普洱县原称宁洱县,明洪武年间,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自古以来以普洱茶产地和集散地闻名中外,清代时为向朝廷上贡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市中部,地处北纬22°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东和东北沿把边江与墨江县分界,南与翠云区、江城县相连,西沿小黑江与景谷县毗邻,北与镇源县相接。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6.77%,坝区占3.23%。县城宁洱镇海拔1320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373公里,距行暑驻地翠云区46公里。

二、什么是普洱茶?

作为茶名的“普洱茶”最早出现于唐朝。普洱茶是以地名作茶名的专用名词,一直延用至今。在茶组植物分类中,普洱茶又是茶树的一个种名,是我国最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材料。

普洱茶产于勐海县,尤以南糯山出产的茶叶质量最佳。长期以来普洱县是茶叶主要集 散地,故名“普洱茶”。据《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这里所说 的“普茶”就是指“普洱茶”。由此可见,唐代时,就已经有了普洱茶。传统的普洱茶是指由普洱府辖区出产,并在普河城集散的以“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晒青工艺初制成的青毛茶、及其再加工制成的成品茶。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普洱茶的品质优劣相差很大。茶界把未经过发酵工序,由茶青萎凋、晒干、蒸压而成的普洱茶称为生茶,又叫青饼;而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短期内陈化的茶则称为熟茶。生茶的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熟茶的储存时间长短则不会对茶质产生影响。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在冲泡后十分明显:生茶的茶叶柔软、新鲜、有弹性、有生命力,茶汤清澈明亮透底,茶气清爽,回味甘甜。熟茶的茶叶干瘦乌黑,粗硬棘手。青饼普洱的品质因为储藏时间的长短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在良好条件下保存的生茶,时间越久,茶汤的颜色越深,口感越是醇厚。

普洱茶通常分为散茶与紧压茶二种,其中紧压茶包括普洱沦茶、方茶、圆茶(七子饼饼茶)、球茶、饼茶、团茶。贡茶等式样。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和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大叶种茶叶具有发芽早,持嫩性好,叶质柔软,鲜叶的水浸出物高等特点。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与谷花品质为最佳。
第3个回答  2007-10-27
云南的“普洱茶”缘于地名
据悉,云南有个普洱县,胜产茶叶且大量输往欧洲,以前的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是经甘肃、新疆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大都是作丝绸贸易的通道;一条是从云南经印度通往阿拉伯国家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作茶叶贸易的通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茶叶商队不小心让茶叶进了水,茶叶便在运输途中大量发酵,到达阿拉伯国家时,茶外商觉得茶味很特别,便问这茶叫什么茶,结果让中国商人一时答不上来,又不敢说出被浸水的实情,其中一人急中生智,想到云南普洱县胜产茶叶,便脱口而出说叫普洱。其实那些茶叶并不全都是产于普洱县,只不过是这种茶叶被浸水并经过发酵后的一个代名词而矣。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112128460.html

第4个回答  2007-10-10
云南省的一个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