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吉利官宣合作背后 万字浅析中国品牌的全球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11

“品牌是品质的背书,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如何以品牌赢市场,是中国品牌逐鹿全球市场的一道必答题。”

在“中国汽车走全球”系列选题的前三期报道中,一品君与大家就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进行解读,发现头部品牌均有着明确的战略和目标,意欲在五至十年内,实现百万级突破,成为全球化一线品牌。而新势力为代表的的部分中国汽车品牌,在面对海外市场之际,往往略带盲目性,其目标与体系建设并不明确,各家车企的不同态度却同样映衬了一个结果——中国汽车全球化并不容易。

两大巨擘官宣合作 背后是共同的全球梦

诚然,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在全球化的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很多,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问题。曾几何时,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多以廉价低端的形象展现,且国外对于国内的技术仍存在很大误解,在征战海外的道路上,中国品牌们需要证明汽车产业的技术的发展早已不同往日。

在此背景之下,一品君注意到近期吉利与长安官宣合作,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谈及此次战略合作的意义之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从跟随到引领,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长安与吉利是中国汽车企业优秀代表,此次双方开放合作,有利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催生行业协同效应,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高强度竞争下,开启了企业高水平竞合的新局面。”

智能化电动化,是中国汽车参与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也是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的重点。对此,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一次强强联合的典范。以此为新起点,未来双方更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服务和体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应有力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在科技无限畅想、产业自由跨界的变革时代,开放共创共享是永恒的主题。吉利与长安紧密合作,加大投入,优势互补,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为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探索。我们将携手做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早日进入全球汽车价值链中高端。”

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吉利与长安均位列4月销量榜单前十。一品君认为,此次双方进行合作,此举无疑将为中国品牌走出去和走上去打下强心剂。此外,我们同样看到了各家企业的注意力应从以规模和成本为主导的重点竞争,转向涵盖品质和品牌的全面竞争之上。面对如此的身份转变,各家车企面临的困局看似各有不同,却也是普遍困扰中国品牌闯全球市场的那些难点。

全球化困局之下 “三座大山”亟待翻越

众所周知,新能源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市场,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年产量首次超过10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市场占有率达25.6%。在品牌销量榜单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排名前 15 位的品牌中,中国独占六席。

作为较早入局纯电领域的中国品牌而言,手握核心技术优势,布局全球似乎理应顺风顺水,但实际则是困难重重。一品君看来,中国品牌全球化面对三大挑战,分别是思维转型、海外壁垒以及政策应对。

作为逐鹿全球将面对的第一大挑战,中国品牌需要进行思维转变,实现从爆款思维到全球化思维的拓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提到:“国内与国际上的车型需求不一样。国内的爆款车型在国际上卖不动,国内卖不好的车型在海外市场可能卖得很好。国内的审美需求和消费特征也和国外不一样,再加上目前国内主流的消费需求偏高端化,做出来的车型很多国际市场上并不认可。”

对于全球市场的研判,有的品牌认为,紧凑级别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将非常广阔,也有品牌深度进行海外市场调研进行研判推断,更有中国品牌提出“一国一策”的应对方针。在一品君看来,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想要打造所谓全球爆款车的计划是可行的,在产品推新的同时,如何将中国的新能源车品质高、价格优以及美感足的标签强化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品牌走全球的第二大挑战源自于难以攻破的海外壁垒。众所周知,在欧洲甚至美国市场,中国品牌属于“客场作战”,相当于游戏中的“越塔强杀”行为,本身风险较高。面对跨国品牌早已布局数十年的市场,中国品牌想要分一杯羹,在销售与生产体系方面的挑战可谓巨大。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整车直接出口、合资、独资建厂、海外并购以及战略联盟,也有车企提出“以租代售”的模式,也有厂家自主搭建销售体系,更多的则聚焦于通过和海外本土经销商巨头合作的形式,实现突破。

对此,一品君看来,如何有的放矢的选择突破点尤为关键,诸如吉利集团选择荷兰进行突破,进而在欧洲市场中实现口碑积累便是最好的例子。对于想要攻破壁垒的中国品牌而言,以点带面在前期积攒口碑和深耕体系运营才是上策。

第三大挑战源自于政策与汇率,正如诸多中国科技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遭遇一般,汽车品牌走进全球市场势必面临不同的政策挑战。对此,国家层面已经出台诸多政策护航中国品牌走出去,但是具体到各家品牌之际还需提前应对,慎重选择投放市场,有选择性的规避北美等风险车市可能才是上策,当然这并不是怯战,而是更好的保护品牌建设。

看到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面对的挑战之后,相信很多朋友也十分好奇各家车企在海外市场如何进行布局,下面,一品君也将与你一同通过“万字解读”,一探各家中国品牌走全球的体系建设近况。

红旗扬帆 攻坚全球之下实力几何

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集团和红旗汽车在全球化的征途上备受世人瞩目。而外媒也在审视中国汽车产业之际更多将目光聚集到红旗之上,以直言不讳闻名的车评人Jeremy Clarkson就曾称红旗L5霸气十足。一品君认为,凭借其独特的身份,以及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红旗能够在海外市场产生“新奇效应”,具备引起全球用户共鸣的实力。

显而易见的是,红旗汽车也想将这一效应应用在全球市场,今年年初,一汽红旗全球战略发布会中,便提出达成“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目标。信息显示,一汽红旗确定到2025年实现总销量达到100万台,其中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10%,当年海外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20倍;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25%。

从中不难看出,一汽红旗计划在2025年实现海外销量突破10万辆,以实现20倍的增长速度。在新能源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无疑对红旗汽车在海外的布局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其建成超过700家红旗体验空间、超1000家服务网络、60万个补能终端的计划同样需要大量投入。

一品君看来,在全球化战略之下,如何在国内市场新能源的领先经验中找到突破点,并应用于海外市场是关键。而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的采访中,也提到“中国品牌以国际市场为核心,定义企业未来的路径怎么走,最简单的便是从中国市场的先行经验中找到适合国际市场的打开方式。”

对于一汽红旗而言,在海外建厂计划尚未有眉目的当下,如何在全球化设计、技术研发以及经销和补能网络方面发力,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比亚迪领航 新能源“一把手”背后的困局

从新能源国内品牌头牌,到全球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比亚迪和王传福一步步的将曾经许下的诺言逐一实现,真正上演了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好戏。当下,摆在比亚迪面前的似乎只剩下“2025年比亚迪要做的世界第一”的豪言壮志。

在市场表现方面,比亚迪的同样亮眼,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4月产实现销量21.03万辆,同比增长94.3%,这一销量数据已经接近2022年12月比亚迪23.52万台的单月销量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4月销量中,海外销量数据十分亮眼,达到了14827辆。而据一品君观察,今年1-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接近5.36万辆。去年全年比亚迪的汽车出口是5.59万辆。换而言之,比亚迪仅今年前四个月的出口量已经逼近了去年全年,汽车出海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比亚迪拥有最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拥有10万名工程师,比亚迪的崛起,是工程师红利的释放。然而在比亚迪实现新梦想的路上同样存在挑战,正如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中国车企走全球化的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核心的大问题是,我们走这条路就会动别人的奶酪。如果有很多传统国际车企受到影响,他们也必然会形成各方面连锁反应对我们不利。” 好在比亚迪始终在自研芯片和电池等方面加大投入,避免在争全球榜一的路上出现卡脖子的困局。

无论是以供应链身份与他家合作,还是凭借品牌身份开拓疆土的路上,比亚迪完全可以在急加速的状态下“慢下来”,深耕品质工艺,要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类似“排放门”、“碰撞门”等丑闻事件,持续在品质水准上对曾经燃油时代的全球头牌车企形成压制。

上汽发力 全球车背后亟待新突破

如果将比亚迪称为中国品牌逐鹿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龙头,那么上汽集团便是与其竞争头名的主要敌手。据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为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基于如此的表现,上汽更是在宣传之际称: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

由此可见,上汽集团是中国品牌进军海外的主力军。究其成因,一方面是上汽荣威与MG在海外市场固有的品牌认知度较高,且在销售网络方面有着较深布局;另一方面,上汽集团是较早入局全球产业,并在海外建厂的品牌之一,造就了其MG4在海外市场有着单月销量破万的成绩。

市场结构上,一品君与上汽集团负责人沟通之际了解到:“预计到2025年,上汽集团将实现从国内为主向深耕国内与拓展海外并重发展转变,海外销量达到150万辆,在集团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超过20%,争创世界一流汽企。”

智己汽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智己已经在与上汽集团海外团队对接,将来会利用上汽已经搭建好的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澳洲很多很强的投资人和网络。而智己的第3款、第4款车也将完全兼容中国和欧洲,第3款车上市后会先去欧洲,先进入上汽网络优势和补贴优势结合最好的地方,比如挪威、瑞典、法国、英国。

从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战绩中,我们不难看出,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极大影响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的表现。其主打“全球车”的战略,也是各家中国品牌可以酌情参考的战略方向,当然上汽的成功也并非毫无忧虑,在MG4之余,如何将更多的新能源产品推广的全球市场范围,是这场全球战役中上汽集团的重中之重。

万亿广汽 梦想背后蓝图仍需探索

当全球化的愿景照进现实,各家中国品牌纷纷发力,其中广汽集团于去年发布了2030“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其中指出国际化是广汽的五大增量之一,也是七大夯实板块之一。

一品君相信,当广汽集团喊出“万亿目标”后,市场中存在一定质疑声音。要知道,过去的2022年,广汽集团在产销同比增加、市场份额创新高的表现之下,才实现净资产和营业总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广汽集团要实现十倍增速难免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在宏伟的目标之下,广汽集团也在着手建立全球化体系,其欧洲研发中心已经在意大利米兰开业,日前同步举行了全球设计大赛,足见广汽对全球化有着细致的布局。但是,一品君研究广汽集团销售数据发现,其2022全年海外销量3.3万余台,同比增长59%,其销量主要聚焦在沙特、墨西哥及智利三个重点市场。为了实现万亿的目标,广汽传祺计划在海外市场将实现年营收600亿元,年出口汽车50万辆,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同样任重而道远。

高端化和全球化两步走 吉利的颠覆很可怕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较早涉足全球市场的品牌,吉利始终在聚焦在电气化、智能化以及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在谈及吉利的全球化计划之际,李书福曾直言:“我们不想被世界颠覆,就必须超前布局。”

放眼当下,吉利在全球三大洲建有现代化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工厂,除了中国杭州和宁波的研发中心外,还有英国考文垂、德国法兰克福和瑞典哥德堡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另外在西巴亚巴塞罗那和美国加利福利亚设计造型中心。

而在品牌的孵化和走出去方面,其高端纯电品牌极氪已经发布了欧洲战略,以产品、直营模式和一站式服务为三大商业支柱为,并力争2030年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同时,隶属吉利集团的领克汽车也在海外市场传出捷报,去年领克汽车在海外的销售量达到35588辆,其中卖得最多的便是领克01新能源车型。

对于吉利而言,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无疑让其造车品质和技术研发均有极大提升。无论是大刀阔斧开启欧洲战略的极氪,还是成绩斐然的领克都已经成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标兵。或许当下留给吉利和李书福面前的难题只剩下如何打破文化壁垒,不断推新全球车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了。

海纳百川 长安的野心很大

面对全球化的趋势,长安汽车已经发布了“海纳百川”计划,意欲打造“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在此计划之下,长安汽车将加快产品和产能布局,到2030年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将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并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到2030年,长安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将突破30万辆。

谈及全球化战略之际,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提到:“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将实现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

长安汽车的野心很大,其海纳百川计划同样令人感到振奋。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长安汽车在泰国投资40亿,建立右舵车生产基地的计划仍未具体落地,且长安汽车还未产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如何将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全球化产品之上,是长安汽车面临的重要难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 奇瑞欲当“海外一哥”

提起中国品牌出海,自然少不了奇瑞的名字。作为开创中国轿车批量出口的品牌,奇瑞在海外市场同样拥有较为出色的数据。刚刚过去的2022年,奇瑞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45万辆,达到了451337辆。此外,奇瑞汽车产品在沙特、墨西哥、秘鲁等国家广受欢迎,被列入消费者购车清单的第一选择。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技术与品质是拓展市场的胜负手。只有技术带来的市场竞争力才会真正走进海外用户心里。据一品君了解,当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一品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