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的典故是什么?我想知道它的小故事。谢谢

如题所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高僧神秀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觅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写的。其中隐含一个中国禅宗历史上最有名的公案,至今仍有许多争论。转述如后:慧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慧能历尽风霜雨露,奔波千里,于龙塑元年(公元661年)到达黄梅东禅寺礼拜五祖弘忍禅师。五祖问曰:“汝从何来?”惠能答:“弟子从岭南新州远来礼佛”。五祖曰:“欲求何物”?慧能答:“弟子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答:“人有南北;佛性岂分南北,和尚与獦獠身虽有不同,但佛性并无差别,和尚能作佛,弟子也能作佛”。经一番对答,五祖知其根器极高,将其留下,令他随众劳动。慧能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五祖曰: “这猖獠根性太利,著槽厂去”。于是慧能便在寺内随众舂米。为了加快舂米速度,慧能便在自己身上背上石头(后称附腰石),以增加重量。八个月后的一天,五祖准备选择法嗣,召集门下徒众说:“汝等各人随意作一偈呈来我看,谁的偈语能契悟佛理,印合祖心,我便将衣钵传给谁继承祖位”。当时神秀大师为僧众中上座师,博通佛学,僧众所仰。他通过—番冥思苦索,写下一首偈语贴于南墙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见偈后对众门徒说:“后世之人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僧众诵读。慧能于碓坊听到僧众念诵,便问:“此是何章句。”僧人说:“此乃神秀上人所作之偈”。慧能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慧能请别驾张日用代为写偈。别驾说:“你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视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过”。别驾说:“别说了;你即诵偈,我为你写。但你若得道,先要度我,勿忘此言。”慧能作偈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看了赞叹不已。五祖闻之,怕有人伤害慧能,用鞋底将墙上的偈擦掉,并说: “亦未见性”。众人以五祖话当真。第二天五祖避开众人,亲自来到碓坊问慧能曰: “米熟也未”。慧能答:“熟也,但还未过筛”。五祖以手杖三敲碓头而去。惠能领悟五祖之意,遂于三更时分入五祖静室。慧能来到弘忍大师处,弘忍大师将金刚经全部传授给了慧能,然后嘱咐他连夜出逃,防止神秀的人为难他。于是,慧能连夜出走,隐姓埋名十年,最后来到福建莆田,创立发莆田少林,中国的禅宗的南宗正是由此开始。而神秀成了当时的梁朝的国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3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第2个回答  2012-02-22
这首诗叫顿悟,它是随着另外一首来的,那首叫做渐进。原文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意思是说人的身心就像菩提树,明净台那样圣洁干净,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时时反省自我,不要让自己的身心被世俗污染。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所以叫渐进,意思是要循序渐进,要一点一点进步。这样,对照你问的这首顿悟,也就是说当你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就会对此有更高一步的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本来就没有菩提树这种树,明镜也不是台案,身心本来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是一种人们想象出来的东西,这样虚无的东西到哪去惹尘埃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2-17
井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