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和历史知识?

如题所述

我认为这两者没有实体上的联系,也就是说不是说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功底你才能够学古琴,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初学是不太需要的。因为刚学古琴时还是先重视指法等等基本功吧,就想练字一样,你得先会写,才慢慢地知道书法里面包含的学问啊,对不对?
涵养肯定是必须的,不然你学古琴也只能停留在技法的角度,不可能深入,不可能精。古时候,歌女、乐坊古琴技艺高超的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到最后赞颂的还是嵇康这些“文艺青年”?还再想想,《琵琶行》里面那个老歌女琴技如何?拍案叫绝吧~但是我们在文章中看到她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都是比较凄惨的,为什么?因为她的琵琶水平不是为了她的兴趣,而是为了生存,所以她的琵琶技艺就总是停留在技术水平,而不是精神伴侣的水平,对吧?当然了,这个也要放在当时的时代来考虑。毕竟,那个年代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有机会成为李清照的。
但是,积累文化也不急,因为这得慢慢来。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与历史当然是受益匪浅的。至于需要文化功底,这个应该是随着你的学习,你想要了解古琴,想要了解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渴求吧~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华文化,古琴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二者也许并没有什么捆绑式的联系,但是随着学习就会明白这种想要了解的心情。
我的感觉是,不能为了学古琴而学古琴,不要为了积累知识而去读唐诗宋词,要把这种读变成一种乐趣,不然的话,其实读不读也没多大用处,大可以把古琴当作一种技能去练,练熟了也不过就说,我会了一门手艺而已。
我们学这些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品味和修养的,对不对?唐诗宋词也好,历史知识也罢,也都是在为丰富我们的内涵服务的。只有精神境界提高了,古琴才会真正成为你生命中的益友,诗词也是。
看你这样说,相信你也不是只准备把古琴当一门技艺来学的,建议是做个长远的打算。古琴真的值得作为一生的兴趣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1
这个问题取决于学琴者的目的和对自己的要求了^O^

如果只是觉得古琴的声音好听而学琴,那么只需要练琴即可。也就是说,除了必须了解的古琴形制、基本乐理之外,最多只需知道练的几首曲子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而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就应该希望了解古琴的大致历史吧,包括形制的流变、记谱法的发展、文化地位、文人与古琴的关系、琴曲典故、古琴题材诗歌辞赋等。当然,知道这些不一定会弹琴,学过琴的人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些。

如果有缘之人通过对古琴的初步了解,或基础学习之后,能够从内心发出对古琴的喜爱,就可以尽情地深入琴学领域进行学习、研究了。古琴发展的几千年中,文人的参与伴随始终,因此唯有古琴拥有“琴学”。

粗略地概况一下,琴学包括:
文物(出土古琴、琴人画像、器物纹饰等);
古籍(琴谱搜集、琴谱版本、理论论著等);
历史(形制流变、指法流变、记谱法流变、人物故事、流派演变等);
文学(散文、诗歌等);
音乐(律制、指法发音、艺术表现、打谱等);
美学(音乐、琴体、环境等);
技术(斫琴法、演奏技巧、保养方法等)。

总而言之,学古琴需要具备怎样的文化底蕴,是没有硬性规定,也没有上限的。但对于爱琴之人,多了解一些琴学内容,可以对古琴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弹琴方法和琴曲内涵,这个是肯定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01
肯定需要的!
学会吟诵、阅读、理解诗词及学习、掌握中国相关历史、文化,可以陪养自己的气质。
而气质是决定你在演奏古琴时的带给观众及听者的艺术表现力是否给力的重要标志,如同一名演员自身的气质及演出类型可以决定其演出是否成功一样。
古琴的表现力最重要的并不是在技法的准确及音线输出是否完美,而是在弹奏者对声乐的理解及经过自己理解后把声音通过自我的理解、内涵转换出来。
(这和钢琴有异曲同工之处。)
84红楼为什么会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导演花了数年时间培养重要演员们的气质另外演员们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达到了较为深刻的程度。
第3个回答  2012-02-01
需要的,古琴是诗词歌赋在意境上的表现的,初学者的话是不需要的。一般来说,一首曲子让别人听懂意境还是很难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演奏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来表达了。对牛弹琴,人们只是嘲笑扭不动,或者弹琴的是个傻瓜,或许有另外一个意思:并不是牛不懂欣赏音乐,而是演奏者自身功力不够,正在努力想让牛也听得懂。
第4个回答  2012-02-01
事实上不需要。
你听过学钢琴需要了解意大利文学或者英国历史的吗?古琴也是同样道理。
当然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帮助你增加你的文化修养,但并不是说不学诗词就学不好古琴,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