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征

如题所述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介绍如下: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征是南方地区较高,北方地区较低。

太阳辐射总量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较高,而沿海地区受到云雾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辐射总量相对较低。夏季,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气候较热,太阳辐射总量较高;而冬季,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

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是瓦/米²。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太阳辐射扩展

世界气象组织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

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微米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