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摩擦产生静电?

如题所述

静电是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摩擦产生静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即产生静电。

扩展资料

静电的发现历史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

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

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起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0

静电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发生转移,分别形成正负离子造成的。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都会发生电荷。

第2个回答  2019-05-26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只要接触后分离就能产生静电,流动的空气当然能产生静电。

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

扩展资料:

一、摩擦起电的性质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极电就是负极电。

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二、摩擦起电的危害

我们穿的化纤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是摩擦起电的良好栖息处所,使用不久就沾上一层灰尘,使它们黯然失色了。

在纺纱机上,摩擦使纤维带电后互相排斥散开,给加拈成纱造成困难;在印刷机上,受滚筒挤压而摩擦带电的纸常常吸在铝板或滚筒上,影响连续印刷;在煤矿里,摩擦起电放出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

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也许会“啪的一个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电了一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起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电现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26
人身上如果有棉质服装,加上天气干燥,人在活动的时候,皮肤和衣服就会相互摩擦,衣服上的原子就失去电子,于是原子核的内外电荷不平衡,就显电性。但由于平时周围的湿度(水蒸汽的浓度)比冬天高,产生的电荷及时被水蒸气带走或通过皮肤和大地接触,从而引向大地。
到了冬天,天气干燥,皮肤干燥,身上产生的电荷不能及时被带走,越积越多,就会达到上楼说的XX电子伏,然后,这些电荷就会移到衣服表面比较高的地方集中起来(如衣服上的线头或竖起的棉丝,避雷针就是采用这样的原理。),一旦遇到与它们电性相反的电荷,就会放电,强大的电流能把空气中的氮元素或其它元素激化,就产生了电火花,这就是所谓的荧光放电,和打雷、日光灯一样的原理。
具我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籍上说:静电会给人的健康有不良的影响,但短时间的接触是没关系的,你也不必枳人忧天。
克服的方法:
1、你如果愿意,可以随身带一瓶有喷雾头的水(可以用遮里水瓶或香水瓶充当),在感觉到有静电时,可以往身上喷些水(注意:喷头不要靠太近身体,以免弄湿衣服,最好是边走边向前喷,让雾水从你的身边经过,这样雾水就会把静电带走。)
2、可以用手经常接触金属物或光着脚在地上走几下,但如果你的皮肤属于干燥类,这种方法不是很凑效。
3、如果你是在家,可以经常用拖把拖地或放一桶水,以保持湿度。
4、不穿棉质衣服,买衣服的时候可以问一下商家是否防静电。
静电的危害
当您晚上睡觉脱化纤类衬衣时,总会听到噼噼叭叭的响声,并见到一串串火花,这就是由于不同物体摩擦产生的静电。医学专家认为,静电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如果穿合成纤维织物的衣服,容易污染皮肤,不经常洗浴保持皮肤清洁,就会患各种皮肤病。
日本通产省织品安全问题会议对衣料损害皮肤做了实地调查,1500人当中有600人叙述有皮肤异常感觉。一位学者花了一年时间,调查衣服引起的皮肤损害,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贴身化纤内衣引起的皮肤炎症。这些化纤内衣包括尼龙、绦纶、聚丙烯晴纤维和醋酯纤维。
专家研究后指出,穿合成纤维服装可诱发心律失常。他们对早搏的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发现一部分病人并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无吸烟、嗜酒、服药等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他们的共同点是穿合成纤维的服装。合成纤维衣服与皮肤相互摩擦而产生静电,静电的电压在瞬间超过4000伏,人会感到一种燥热感,并有烦躁、头痛的感觉。静电改变了体表电位差,妨碍了正常的心电传导。于是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当建议这些人改穿纺织或丝织内衣时,心律失常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此外,持久的静电还可使血的碱性升高,血清中钙含量减少,尿中钙排泄量增加,这对于缺钙的人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血钙水平甚低的老年人,以及需钙量甚多的孕妇和乳母,应特别注意血钙的减少,所以不要穿合成纤维的内衣,特别是在冬季。
最后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大屏幕彩电在播放时常有上万伏电压,并产生静电,使电视室空气的尘埃也带电粒子。这种带电粒子极容易吸附在人的面部及裸露皮肤的毛孔上,对皮肤产生刺激,所以看罢电视后要洗脸和裸露的皮肤。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从三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摩擦起电的原因、实质及结果:
①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②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③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核外的电子,原子核是稳定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