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汉中”到底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今天,边肖给你带来一篇关于“汉朝”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文章。欢迎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在古代,因汉朝而自称汉族。所以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当年刘邦为什么称自己的国家为“汉”?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刘邦出生在楚国,但他当然不需要延续“楚”这个姓氏。当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他定都汉中。那时候谁率先夺取关中,谁就能形成统一的趋势。或许这也是刘邦把自己的国家命名为“汉”的原因之一。汉中有多重要?


有这样一个问题:汉武帝刘邦是楚国人。为什么国号是“汉”?秦末诸侯揭竿而起,反秦。楚怀王和诸侯约定,谁先入关灭秦,谁就是关中的统治者,“先入关者为王”项羽是最强的,但他没想到,以前并不那么显眼的沛公刘邦已经率先入关灭秦了。


按理说刘邦是关中之王,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封神,诸侯皆服气。他不再承认这个协议。项羽带诸侯到关中,分封十八路诸侯。对于项羽最害怕的对手刘邦,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同时,他又封秦韩等三人统治关中,企图阻断刘邦北上之路。当时的巴蜀,因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是人人畏惧的“险地”。刘邦听说自己被封到巴蜀,大怒,要与项羽一战。幸好被小何等人劝住了。


刘认清现实后,要求送给项大量金银财宝,最终说服项羽封汉中郡为己有。拥有巴蜀汉地的刘邦实力不弱,但秦岭险恶,看来北归不易。令人惊讶的是,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人丁兴旺,成都平原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刘邦没有把都城放在成都,而是放在北边的汉中,称为南郑。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隔秦岭,南接关中平原,南依米仓山,南接四川盆地。汉水,长江最大的支流,横穿汉中东南部。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汉中似乎都不是一个适合做国都的选择。其实在秦末,四川盆地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比如说天府之国,已知是指四川盆地,但那是东汉末年。秦末天府之国指的是关中平原。经过汉朝400多年的发展,诸葛亮在山寨为刘备谋划的时候,四川盆地已经成为天府之国。根据《后汉书》年的记载,宜州的人口在最高峰时大约有六百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这么大的人口,四川盆地发展相对成熟。


蜀汉建立益州,也是为了破坏魏的统一。然而,失去荆州后,蜀汉不得不去汉中北伐。汉中的地形不利于后勤运输,这导致蜀汉为北伐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虽然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失败,但是曹操把汉中的人都搬了,刘备只得到一座空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备定都汉中,他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保证。所以刘备和刘邦虽然都是统治巴蜀和汉中,但是历史条件不同,导致刘备的都城在物产丰富的四川盆地,而不是两山一水的汉中。


秦末的汉中,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偏僻贫瘠。当时汉中没有卷入中原战争,粮食生产条件并不比四川盆地差。还有一件事,张


刘邦之于天下,但要与项羽抗衡,就必须从汉中北上攻关中,然后入主中原。这意味着汉中将成为刘邦统一天下的前哨。如果成都是首都,食物和物资的运输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且刘邦的手下多是中原人,又不想老死在汉中巴蜀,急于杀回东方。如果刘邦定都成都,无异于放弃东进计划,文武官员和士兵都会心生怨恨,进而人心涣散。到那时,别说统一天下,刘邦连巴蜀都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刘邦的首都是汉中,撤退的时候可以守住巴蜀作为后勤基地,进入关中就可以成为统一的秩序。


刘邦入关灭秦,与父老三约,赢得秦人支持,民意基础深厚。只要刘邦策略得当,三秦王都不是他的对手。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邦拿下关中后,从经济上看粮仓多了,从军事上看又多了一个汉中的大门。


如前所述,刘邦统治巴蜀汉中却在北方的汉中建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