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渡河上架设40吨的泸定桥,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古人是怎么做到在大渡河上架设泸定桥的?

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代人民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在大渡河上架设泸定桥的。

泸定桥始建于康熙四十五年,是当时的四川巡抚向康熙皇帝奏请造桥。康熙皇帝综合泸定桥所在地方的综合考量,允准了造桥。

但泸定河河流湍急,造什么桥如何造都成为当时的一大难题。几乎附近所有的能工巧匠都被请到了泸定河进行桥梁的设计和讨论,当时给出了很多的方案但都与实际情况相悖。

当时曾提出建造一个石拱桥,但大渡河两岸的地理位置和土地的硬度都无法支撑石拱桥的重量。于是只能想过一个方案,此时就有人提出建造一个铁索桥,但桥墩好办只要在河对岸分别建造两个石墩流行,但桥的铁索该如何运到河对岸去呢。


这时候就充分展现出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人民群众的智慧还是不容小觑的,有人提出可以采取索渡的方式把铁链运到河对岸。

首先先用竹索固定在两边的岸边,然后用长长的绳子绑住竹筒,然后利用竹筒再把铁链给固定住。这样只要穿过一边的竹索,再让另一边的人拉这个长绳,这样铁索就会随着竹筒一起滑到另一边的河岸上。

滑到河岸上的铁索就马上要固定在桥墩之上,这就需要很大的压力把铁索拉直固定住了。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去固定剩下的铁链。绕是这样,这个工程量也是浩大的,要知道重达40吨的泸定桥,需要多少人才能堪堪把铁索拉动和固定住。

不得不说,古人不仅有智慧,还特别的能吃苦耐劳。所以才能有流传至今的铁索桥奇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3
相传古代工匠们是采纳“索渡”的措施来搭桥的。所谓的“索渡”,等于用粗竹索系在两岸,每根竹索上又有十几个短竹筒,将铁索绑在竹筒上,此后巧妙地把铁链带到对岸。
第2个回答  2019-08-23
因为古人拥有非凡的智慧与头脑,在财力人力物力相对充裕的时候,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第3个回答  2019-08-22
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是我们现代人所想不到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外,还需要超群的智力。
第4个回答  2019-08-23
先是用绳索连接两岸,然后把绳索换成铁锁链,再慢慢的铺设泸定桥。方法还是很巧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