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与退休工资的关系表

如题所述

退休工资不仅看您缴纳的社保金额也需看年限,具体计算方式:1、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通过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基础养老金的因素比较多,退休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基础养老金。
比如你所在的退休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而你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也是5000元,社保累计缴费年限为30年,那么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5000)÷2×30×1%=1500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其中60岁计发月数139,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50岁退休计发月数195。假设你60岁退休,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总额为10万元,那么可以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00000÷139≈719元。
社保缴费基数与退休金的关系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是以应付数为基础来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是以上年度所有税前收入的总和,来确定月收入水平,每年年底汇总确定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高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越高,虽然基层员工收入低,缴费基数低,但也要及时缴费,确保退休的基本生活。
养老保险计发基数和缴费基数区别
1、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全省口径职工在岗平均工资直接相关,直接决定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直接影响个人缴费档次下的实际缴费金额,比如当地人社厅规定上年度全省口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53元,那么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就是300%,就是18159元;缴费基数下限就是60%,就是6053*60%=3632元
在职人员一个月最少交3632*8%=290元;灵活就业人员一个月按照最低档次交3632*20%=726元
2、养老保险计发基数,直接影响个人退休金,更具体的说影响个人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计算。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过去有的地方采用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平工资,作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标准,有的地方采用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计算养老金,后者要高20%以上。采用计发基数可以平衡两者差距。
采用计发基数,计算退休金公式就会发生变化: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计发基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比如陕西全省口径平均工资6053元,但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却是6914元。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