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的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1. 你说对吗用文言文怎么说

“你”是第二人称,而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若”、“而”、“乃”。

1、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女:用法同“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若: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而:古同“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6、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注: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而、乃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7、子:在古代专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相对而言,称“君”比较宽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8、乃:可译作“你”、“你的”。

2. “不是”用文言文怎么说

“不是”用文言文怎么说是:非。

比如: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翻译:轻慢主人,不是得体的礼仪;因为自己身份娇贵看不起人,不是处世之道。

非 fēi

释义

1、错误(跟“是”相对):是~。习~成是。痛改前~。

2、不合于:~法。~礼。~分(fèn)。

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议。无可厚~。

4、不是:答~所问。此情此景~笔墨所能形容。

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司机。

6、不:~同小可。~同寻常。

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下苦功不可。

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去!

9、不好;糟:景况日~。

10、指非洲。

相关组词:非分、是非、莫非、非常、非议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非,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属皆从非。

白话版《说文解字》:非,违背。字形采用“飞”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作边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非分[fēi fèn]

不守本分;不安分:~之想。不做~的事。

2、是非[shì fēi]

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

3、非洲[fēi zhōu]

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最西部,西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苏 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紧邻。地形以高原为主,赤道横贯中部,有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之称。面积3 020 万平方千米。

4、除非[chú fēi]

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与“才”“否则”“不然”等词呼应:~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然你是不能获得真知的。

5、若非[ruò fēi]

连词。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

3. "他们" 古文怎么说

"他们" 在古文中常用“彼”“其”“之”“渠”等字,表示第三人称,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第三人称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他(她、它)”;表示复数时,译为“他们(她们、它们)”;用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举例如:

1、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

白话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2、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白话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3、先秦刘向《触龙说赵太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白话译文: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扩展资料:

古文中的其他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一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我”;表示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我的”“我们的”。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判断。

2、第二人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二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你”,表示复数时译为“你们”;用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你的”、“你们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称代词

4. 用古文怎么说

“用”字在古文中也是“用”。

用 yòng

释义:

1、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可供使用的:~品。~具。

3、进饭食的婉辞:~饭。

4、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因此:~此。

古文中的“用”:

1、《明史·詹荣传》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白话译文: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死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

2、《新唐书·张文瓘传》

绩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白话译文:李绩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

3、《淮南子·道应训》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白话译文:所以说,没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关键在于贤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们。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用品 [ yòng pǐn ]

使用的物品:生活~。办公~。

2、日用 [ rì yòng ]

日常生活的费用:一部分钱做~,其余的都储蓄起来。

3、中用 [ zhōng yòng ]

顶事;有用(多用于否定式):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真不~。

4、用力 [ yòng lì ]

用力气;使劲:~喊叫。~把门推开。

5、不用 [ bù yòng ]

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介绍了,我们认识。大家都是自己人,~客气。

5. 古文 “谁”怎么说

孰拼音:shú,注音:ㄕㄨˊ,部首:子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五笔:YBVY,仓颉:YDKNI,郑码:SJQS,四角:05417

结构:左右,电码:1328,区位:4275,统一码:5B70

笔顺: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ノフ丶

释义:

1、谁,哪个:孰是孰非。

2、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3、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孰与。孰若。孰何。

4、古同“熟”,程度深。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顺孰[shùn shú]

谨慎精审。顺,通“慎”。

2、孰谏[shú jiàn]

尽力规劝。

3、孰视[shú shì]

注目细看。

4、馈孰[kuì shú]

献熟食。祭祀的一种仪式。

5、申孰[shēn shú]

反复熟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