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不及秦锐士,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荀子在其《议兵》篇中,曾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其实,并不是单纯地说魏武卒的战斗力不及秦锐士。而是指魏武卒招募制的弊端大于秦国的军功赏罚制度。

1 士兵的选拔条件

吴起建立魏武卒,制定了极其苛刻的选拔标准:穿三种依次相连的铠甲,戴着头盔,拿着拉力为十二石的弩弓,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的箭袋,佩带戈、剑,还有三天的粮食,半天要奔走一百里。

而秦国并没有特定的选拔条件,史书上也并没有什么记载。

2 投入成本

1)魏武卒

只要通过了魏武卒的选拔考试,立刻就能免除家庭徭役,并且田地住宅都处于便利的地方。重要的是这些待遇,即使该武卒以后体力衰弱,也不可以随便剥夺,哪怕是重新选取了新的武士,也不会取消对其周济。换句话说,一旦入选魏武卒,士兵的待遇几乎是终身制。

除此之外,魏武卒也实行军功赏罚。吴起将军功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的军功给予不同奖励。

2)秦国

而秦国实施的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其实,按照今天的薪酬制度来说,两国将士的待遇如下:

魏武卒:高底薪+绩效奖金;秦锐士:绩效奖金不难看出,魏国所付出的成本高于秦国,因为无论士兵是否能建军功,只要入选魏武卒,他就会得到一份不错的底薪。

3 优缺点

1)魏武卒招募制

① 对武卒个人而言

由于魏国免除了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因此武卒得到百亩土地后,不但要承担兵役的责任,另外还需自理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后勤物资。而武卒如果长年陷于征战,势必会影响土地产出,也就会影响自身的军事装备。时间越长,这种矛盾就越突出。

② 对魏国而言

魏武卒的兵员越多,国家土地的消耗就越大,那么国家能征收的税就少,国家的财政就会陷入困境。

所以,从长期来说,魏武卒的招募制度对魏国的国力必将是巨大的考验。如果魏国能够持续对外扩张,得到足够的土地,那么就能勉强维持魏武卒招募新兵的需求。反之,一旦失败,魏国就将面对因国土减少而难以满足魏武卒的需求,不用说招募新兵,可能现役武卒的土地发配都难以为继。

因此,魏武卒招募制的顺利实行必须基于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必须要做到逢战必胜,或者至少战平。

事实上,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战平”的奇功伟绩,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五百多里,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然而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一战,魏武卒惨遭孙膑指挥的齐军伏击,主将庞涓自杀身亡,魏国滑下霸主神坛,魏武卒走向衰亡。

2)秦国军功赏罚制度

秦国的军功赏罚制度相较于魏武卒的招募制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 共赢

秦国的士兵想要获得奖赏,就必须到战场杀勇敢杀敌,取得敌人的首级来获得军功。所以,秦国奖赏的原则是先获军功后兑现,于国家而言,刚开始无须付出过多的成本。而且士兵明确了奖赏的原则,才能更积极地杀敌。

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双方实现了共赢。

就这点来说,秦国的优势远大于魏国。魏国的武卒已经有了百亩土地,上阵杀敌的决心和勇气未必有秦国的士兵大。显然,魏国从战争中获得的收益也将小于秦国。

当然,这个比较是基于魏武卒和实行二十级军功赏罚制后的秦锐士。其实,商鞅参考了吴起的魏武卒,考虑了这些弊端,才制定出了压制魏武卒招募制的军功赏罚制度。

② 兵源

魏武卒优厚的待遇限制了魏武卒的发展壮大,入伍后百亩土地立刻兑现的硬性条件让魏国只能长期依赖于现役的武卒,即使他们老去,魏国也不敢轻易招募更多的士兵去更替,因为土地兑现成了魏国最头疼的事情。

年老的武卒死撑在前线,年轻人无法入伍,失去了新鲜血液的魏武卒犹如一滩失去源头活水的河流,面临着干涸的困境。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

相反,商鞅到秦国后,实行变法,推崇农耕和参军,让老百姓明白只有通过专心务农才能得到官职和爵位。农耕可以保证国家作战时军粮的供应,而参军则可以获得优厚的奖赏。当军功成为国人升迁的唯一通道时,国人就为秦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结语:

魏武卒招募制大概推行了50多年而亡,秦国军功赏罚制度则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魏武卒招募制的实施要求魏国在招募期就必须需要投入巨大的土地成本,武卒的新陈代谢也成为国家的重负,国家的税收因为魏武卒的建立而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同时,魏武卒招募制要想维持就必须以骄人的战绩为条件,只要遭受到一次惨败几乎就无法翻盘。

秦国军功赏罚制度则让国家和士兵实现了共赢,士兵获得军功国家才买单,显然,这样的支付方式对秦国更有利。军功赏罚制度的推行使得获得军功成为秦人升迁的唯一途径,秦人全国皆兵,为秦国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锐士。当国人和国家的目标高度一致时,还有谁能挡住秦国的锐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5
最根本的原因是魏武卒的自身缺陷。魏武卒是靠土地激励士兵斗志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幸存的魏武卒老兵变成了小地主,打仗时惜力怕死,缺乏必死之心。而秦军实行军功授爵制,以人头数来封爵,没有土地压力,还能更好地激励士兵敢死敢战。这就是“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21-01-15
因为当时的秦兵训练非常的好,而且武器精良,所以当时的秦兵比较其他的士兵来说,更加有力量,也更加有战斗力。
第3个回答  2021-01-15
我认为是因为商鞅变法让秦军能论功行赏,平民也能当官,这样在士气上魏武卒就不及秦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