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系列飞船资料

如题所述

一、上文三段依次介绍了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 用途 )、( 构造 )和解决飞船的一些特殊问题的措施。
二、从第二段看,对载人飞船各舱段的共同要求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
三、 为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文中介绍了哪三点措施?
1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保证返回舱不致被烧毁
2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
3同时还要提高落点精度
从文中看,宇宙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之前要完成哪三方面的工作?目的是什么?

1飞船各系统和设备均要进行可靠设计2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或三备份3飞船须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并进行模拟飞行试验。
目的: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争万无一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1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文名: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目录

飞船简介飞船结构
构造参数
技术特点
发射关键可靠性
零窗口发射
载人技术验证
中外合作
对接天宫对接时间
对接地点
二次对接对接姿态
对接实录任务系统
发射意义
准备工作
成功发射
未来展望
成功背后集智攻关突发事件
长二F第九次出征
零窗口要求
回收任务概要
特点
过程
飞船简介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   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飞船结构
  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构造参数
  “神八”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130公斤。   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中德两国科学家将在神八上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飞船“零窗口”发射。
技术特点
  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神舟八号结构示意图
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主要变化是两个方面:   具备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为此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比如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也是全新设计和研发的。为了满足交会对接的任务,飞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发动机。同时,航天员的手动控制设备也进行了改进。   现在的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号飞船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1]
发射关键
可靠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形象地说就是要两个飞行器“撞得上,弹不开,撞不坏”。然而,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要实现准确会合,同时精度需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可靠性成为交会对接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无论是飞船本身还是运载火箭,为了实现更高的可靠性,都做了较大改进。现在的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飞船电源发电能力提高了50%。还有,对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
零窗口发射
  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为了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因为目标飞行器已经先于追踪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这就需要地面提前许多天计算并确定出追踪飞行器发射时间。不能错过,因为一旦错过,发射时间就要向后推迟,还需要重新计算选择。
载人技术验证
  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飞行将对未来的载人任务进行充分的技术验证和准备。它与“神九”、“神十”一样,都是按照载人要求设计的。“神八”上增加配置了图像记录设备和力学参数测量设备,能够记录下交会对接过程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参数,有助于航天员地面训练和评价飞船的载人力学环境。通过这次飞行,可以验证改进后的飞船能否适应载人航天飞行的要求。   这次“神八”将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为明年即将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有关专家强调指出,只有神舟八号返回舱返回地面才能叫圆满完成任务。若不能安全返回,对今后飞船是否载人会造成影响。
中外合作
  据介绍,涵盖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将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此次在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是中外首次合作。   2011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体室主任设计师赵黎平介绍,2008年5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使用德国培养装置进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形式、分工以及重要的计划节点。由德方提供生物培养箱,中方负责电源箱,开展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个大学。
对接天宫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空间站雏形空间交会主要有四大步骤。交会对接示意图
地面引导——即两个航天器都上天入轨后,通过地面测控站的引导,逐渐缩短相互之间距离。   自动寻的——在相距100公里时,“神舟八号”开始捕捉“天宫一号”,这是一个自动追踪、捕捉的过程,让“神八”通过几次变轨,缩短与天宫的距离。   最终逼近——当二者相距在100米到1米之间时,不仅要控制好相互间的距离、速度和姿态,还必须保持在每秒1米的相对速度内,以准备对接。   对接合拢——这时两个庞大的飞行器,在太空相距仅几十厘米,相对速度约每秒0.1米,横向相对误差不超过18厘米,才能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精确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对接时间
  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14日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日返回地面。
对接地点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于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时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对接。   据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属于搭界弧段,可实现测控全可见。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够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从相距140米的停泊点,到最终的靠拢锁紧阶段,整个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正好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进行观测。据介绍,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其实现位置基本上也处于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2]
二次对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预计将在14日迎来第一次太空分离、第二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为了充分验证测量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二次对接将在光照区举行,目前最担心的,是强阳光对测量设备所造成的干扰。”   第二次交会对接要分得开,控得住,对得上。分得开、控得住,指的是“神八”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先要成功分离,然后要保持正确的飞行姿态,以确保相对导航设备工作正常。对得上的最大难点是第二次交会对接的空间条件不同,由地球的阴影区转换成在地球的光照区进行,强阳光可能会对交会对接测量设备造成干扰。
对接姿态
  在二次交会对接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要重新进行转向180度,转回天宫在前、飞船在后的运行状态。而之前11月3日第一次交会对接则是采用飞船在前、天宫在后的姿态。   二次交会对接前飞船的分离形态,与二次交会对接后飞船最终撤离天宫的方式也不相同。二次交会对接前,组合体进行180度调头,飞船正飞分开。而最终撤离返回的时候,组合体不再调头,飞船采取倒飞撤离,即直接从前面撤离。[3]
对接实录
  首次对接   2011年11月3日00:34 飞船从5公里停泊点向400米停泊点前进。   00:41 用于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经过第4圈和第13圈两次变轨,目前位于距地球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上。   00:42 北京飞控中心预报:神舟八号飞船将于01时07分进入400米停泊点。   00:46 远距离导引段自神舟八号飞船入轨后开始,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导引下,飞船经过5次变轨控制,于2日深夜飞抵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转入自主控制飞行状态。   00:48 神舟八号万里追赶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发动机并不工作;而神舟八号则通过不断的变轨来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01:01 飞船对接机构对接准备。   01:03 神舟八号对接环推出。   01:05 神舟八号对接准备完成。   01:05 飞船第30圈,天宫第541圈,进入马林迪站和天链01星跟踪弧段内,飞船进入400米停泊点。   01:06 地面对神舟八号对接机构的推出和准备情况进行确认后,飞船再次前进。   01:10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距离正不断缩短。相对导航状态正常。   01:10 空空通信正常。   01:11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相对距离目前为270米。   01:16 交会对接的接近段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平移靠拢段,飞船经过两天多的飞行,与天宫一号的距离只剩最后的140米。   01:19 激光雷达导航。   01:20 CCD导航。   01:20 神舟八号从140米停泊点开始前进,正沿直线缓缓接近天宫一号。   01:21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倒飞状态,神舟八号是正飞。   01:21 飞船正在接近30米停泊点。   01:22 飞船激光雷达切近场合作目标。   01:23 飞船自主进入30米停泊点,稍做停泊。   01:27 飞船转最后靠拢。   01:29 对接环接触。   01:29 神舟八号对接机构上的5个环失衡传感器实时下传的数据表明,两个航天器已经成功接触。   01:29 飞船尾部4台发动机随即点火,给飞船提供一个对接推力。   01:29 对接机构捕获。   01:29 飞船对接机构上的3把捕获锁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的3个卡板器咬合。   01:30 完成捕获。飞船发动机旋即关机。   01:30 两个航天器完成柔性连接,连接后仍能相互移动。   01:30 飞船对接机构的机械缓冲系统完成缓冲和校正,在缓冲过程中,储存和消耗能量,校正对接换姿态,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01:30 对接锁锁紧开始。   01:30 神舟八号对接机构的对接换环收回,拉近两航天器,两对接机构前端框面互相贴合。   01:34 对接机构端面密封完成。   01:35 两航天器完成刚性连接。   01:35 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各分布12个对接锁,每个锁由能活动的主动钩和固定的被动钩组成。   01:36 对接机构锁紧完成。   01:37 组合体启控。   01:38 组合体消除姿态偏差。   01:41 组合体消除偏完成。   01:42 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对接机构锁紧,天宫一号启控,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完成。   第二次对接   2011年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4]
任务系统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是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系统
术的关键之战,是继突破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我国组织实施的又一重大科技实践活动。此次任务目标是,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   此次任务,共有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等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参加任务。
发射意义
  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12-02-28
  轨道舱
  轨道舱:“多功能厅” 、航天员的“家”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航天员的“家”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塔
  逃逸塔:保飞船安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
  推进舱: 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编辑本段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26
轨道舱
轨道舱:“多功能厅” 、航天员的“家”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航天员的“家”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塔
逃逸塔:保飞船安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
推进舱: 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编辑本段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第4个回答  2012-04-23
神舟一号到四号是试验飞船,不载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杨利伟 (中国太空第一人)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翟志刚进行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飞船 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神舟九号飞船 将搭载3名航天员 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

神舟一到八号发射及返回时间
神舟一号:发射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 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神舟二号:发射 2001年1月10日1时00分03秒 返回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神舟三号:发射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 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神舟四号:发射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神舟五号:发射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返回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神舟六号:发射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返回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神舟七号:发射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返回 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神舟八号:发射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 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
===============================================================
纯手打,希望楼主采纳!劝楼主多关心一点国家大事,这些事情应该关注的。
百度百科里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还有不知道的可以问我,或者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