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师对汉字文化诠释

如题所述

  你想在这里问汉字艺术吗?
  汉帛奖的?
  我收藏的
  • 一、中国民间汉字艺术创作
  中国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反映着社会的历史变迁、民间的生活哲学以及民间的审美追求。它展示了中国广大百姓各个时期的生活面貌和思维方式、心理。在这些美术作品中,不乏运用汉字创作的艺术作品。观看这些作品,中国文字的魅力和民间艺术,巧然天成,形成了民间美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汉字的历史和艺术久远深邃。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构造和思维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从汉字的发展史中能够了解到早期汉字的确是一种图画性非常强的文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清楚地反映了汉字和图画形象的关系。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形态和它的发音以及含义是紧密关联的。在一些古老的字形中仍能够看出它具有的形象和含义的密切关系。其意通过字的结构,其意往往能一目了然。因此,追根溯源,汉字的写和画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为民间美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在运用文字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和文字的巧妙关联。另外,民间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经过加工提炼,大量的传说、神话、游戏以及自然界动植物成为民间美术的创作素材,这些创作素材的形成反映出劳动人民审美的继承和发展。文字、形象与民间纯朴、直率的情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汉字艺术。民间的汉字艺术,有字有画,字在画中,画在字里;字中有情趣,画中有意味。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汉字艺术是图形和文字结合的创作。它既不同于完全研究文字造型、结构的文字体例,也有别于精研文字书写的书法。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汉字的书写往往揉入具象形态,既可读,又可看,形成汉字艺术与图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形态。
  传统的中国民间文字书写艺术——板书,是以特制工具半写半画的书写艺术形式。板书中,常有龙凤、禽鸟、花卉、蝴蝶等造型。在这些“画字”中,动植物形象与文字笔画结合,形成既保留文字的可读性,又糅合具象造型的独特艺术形式。在剪纸作品《龙》、《虎》中,龙虎两字分别结合了龙形和虎形,同时保留了两字的外观特征,可看可读,别有趣味。诗句中的用字和故事内容、情节结合,更呈现了妙趣横生的式样。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画《水浒对子》,文字取于唐代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中每一个字均由《水浒传》故事中的情节组成。“清泉石上流”一句中,与“清”字相联系的是《水浒传》第三十二回“花荣大闹清风寨”的故事情节。在一个“清”字中,文字和图形巧妙结合,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生动地穿插于文字笔画之间,趣味化地展现了故事梗概。
  民间艺术是乡土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汉字和形象是民间生活情趣的集中反映,表现了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决定了民间艺术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通俗的趣味性。运用在农历新年的“福”字便可见一斑。“福”字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特有的带有浓郁民间文化和具有普遍社会认同的文字艺术表现内容之一。在各种“福”字创作中,都不同程度的结合具象造型。在“福”字中结合的生肖动物形象,指具体的中国农历年份。在生肖所指的新年中寄托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福”字中结合象征美好祝福的花卉植物等造型,更强烈地增添了这种意味。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民间的汉字艺术和动植物、民间故事密切的联系。苏州桃花坞年画中的“福”字,每一笔画都表现祈福观念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主题。依笔画顺序,“福”字造型分别展现了:天师镇宅、麒麟送子、天官赐福、刘海撒钱、和合二仙和财神,六个民间传统吉祥图式。这六个图式集合于一个字中,浓缩了对居住、繁衍、生活、财富、婚姻几个方面的美好愿望,可谓面面俱到的道出了民间百姓对生活的追求,也明确地显示了民间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类似的有大量的祈福文字,如:“禄”、“寿”、双“喜”、“春”等。这一类型的作品,无论创作方法是剪纸还是年画或雕刻,都一致地表现为:具有祈福象征的图形结合于文字造型中。这样的作品,我们从整体看,仍能清晰辨别汉字的特征:从局部看,字的内部则是象征吉祥的图画了。

  将字形隐藏在图画中,使人们乍看上去会看到一副图画,细看局部发现有文字隐藏其间。这是民间美术中文字艺术创作手段之一,也称之为“组字成画”。《竹叶诗》作品,初看是两竿瘦竹,细看才从交错的竹叶中发现由竹叶结构而成的诗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一首诗从画面右上方的竹叶中依次呈现出来,字的结构顺应竹叶结构和长势,字的笔画也呈竹叶形。这样依次下来,字的布局左右上下穿插变化,有密有疏;笔画长长短短,自由潇洒。竹子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主题之一,在中国画中竹子更多的用来传达作画者的意志品格,它作为植物的美感升华成为人的高尚人格的美感。描绘竹子的绘画结合了民间情趣创作出的“组字成画”以趣味化的手法和幽默的智慧化解了传统绘画的严肃性,代之以生活中的诙谐和通俗,别有韵味。
  就表现而言,民间的汉字艺术更无羁绊,能写就写,能画就画,写写画画,不亦乐乎。民间的汉字艺术作品件件有趣味。读这些作品,仿佛品尝地方小吃,虽然不是大师气派但生机和智慧尽显其间。民间有一种汉字书写艺术叫板书,这种书写方法是:用木片或竹片或硬的皮革(现在也有用橡胶条制成),做成宽一寸有余、窄可几分的片状工具,蘸墨的一边常作成扁刷状。书写时,在竹片或木片的一边蘸墨或彩色颜料(蘸墨色或颜色要深浅变化),或平行或倾斜“运笔”,形成的笔画犹如飞舞的飘带,在转折处呈现丰富的交叠变化,同时还有飞白效果。清代板书作品《魁星踢斗图》造型生动,“图为鬼形,‘鬼’一手握笔,高举作点元状;一脚右伸,正在踢斗。”图中表现了“魁星踢斗”的典故。民间传说魁星为北斗七星之一,另外,科举考试五经取士,每经第一名为“经魁”,殿试第一名又称大魁(即状元)。魁星在民间又被奉为主宰文运之神;而“魁”字恰由“鬼”字和“斗”字组成,“魁星踢斗”自然成为科举考试中金榜高中的启运图像。这副由“进衔惟斗”四字组成的“魁星踢斗”图,将四字融于其中——繁写“进”字意在进取,“衔”字意为授衔之意,“惟”字通“维”,“维斗”即是北斗星。四字妙趣横生,融合了汉字书写、图像和民间审美趣味。书写上,板书变化的淋漓尽致,飞舞飘动,潇洒不拘。看得出来板书作者熟练的描绘技艺和饱满的热情。笔画上,保留了板书特殊工具的造型特征。丝带似的笔迹中,清晰地显现出了细密严谨的纹理,这些纹理根据字的转折变化灵活,有疏密的变化。很难想象,民间借助简单工具创作如此高水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智慧!
  民间汉字艺术在表现上的成就和影响巨大。手段丰富,更有平面创作手法如:剪纸、版画以及立体造型如:雕刻、塑造等,都在民间汉字艺术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这里不一一展开,但在艺术成就上,交相辉映,丰富着汉字的艺术表现。

  二、中国民间汉字造型艺术的观念
  中国民间美术是在大量现实生活中积累而成的艺术,它在普通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得到不断提炼、加工和改造形成。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生活中,艺术形式、艺术观念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中国民间美术中,生活观念决定了艺术形式、艺术手段艺术形象的变化。这也是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艺术创作观念的重要依据。

  中国民间汉字艺术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思想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创作活动和成果。民间汉字艺术的创作,基本上呈现出对生活的朴素追求和对传统伦理道德、处世原则的遵守。
  1. 祈福观念
  祈福观念反映了民间追求吉祥,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这既是最朴素的生活观念,又是最朴素的创作观念。祈福观念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这来源于民间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有限的认识自然的能力和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由此形成了对自然景象、生命和人的生命的朴素认识。面对比人类强大的自然而言,敬畏自然界的强悍无情,将自然界猛兽作为描绘形象。将自然界现象具体化、图像化、符号化,将影响生存和生活的不可控制因素转化成对神的形象敬畏和乞求。同时,在几经流传后形成的传说,已经改变了事件当初的面貌,其结果满足了民间生活理想和愿望。由此,也成为民间艺术的创作元素。另外一方面,民间的对美的事物的朴素热爱也使一些动植物、自然界现象成为民间创作的表现题材。
  祈福观念表现出人们希望与自然共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韩非子》中有记载“金寿富贵之谓福”,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艺术中大量的例子表明了这种情感。 “福禄寿双喜”是最常见和最普通的祈福观念艺术创作元素之一。福是一种笼统的祈福观念。禄是俸禄的意思,引申为发财,典型地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寿”字则更多的寄托了民间对于长寿的乞求和愿望。“喜”字图案加强了民间对于美好事物强烈的热爱和诉求,发展成双喜图案,由此可见一斑。
  2. 文化和价值观念
  中国民间美术中汉字艺术是图文结合的艺术。通过文字诉求个人的价值观,通过图像体现抽象的生活理想、价值取向。“松竹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作为三种植物,在自然界寒冷环境中都能够顽强生存,在中国文化借物抒怀的思维方法中,这三种植物自然发展为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的象征。与此相同的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象征了高尚品德和高贵气质,长久以来得到歌颂。通过这些运用在中国民间美术汉字艺术中的形象我们能体会到创作者的生活观念。《忍为高》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三个字,分别由多种植物禽鸟构成。三字传诵至今,并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汉字艺术的经典作品,这与《忍为高》传达的生活理念分不开。忍——忍耐,强调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从而达到自我和外界的统一。透过这件作品,我们领略到东方文化背景下呈现的对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等几重关系的见解。“唯吾知足”的艺术创作无论从文字的含义上还是构成的形态上都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知足长乐。“唯吾知足”四字共有一个“口”字,这就使四字结合的浑然天成:“吾”在上,“唯”在右,“知”在左,“足”在下。四字共用一方的“口”形,形成了一个圆形方孔钱的形状,反映了容易满足和获得快乐是人生活的信条,在这样的观念里,没有什么比使自己容易满足而感到快乐更好的事情了。这是中国文化中人对自身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取得和谐的方法。

  三、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造型的现实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造型异彩纷呈,它们是民间智慧的结晶。研究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造型,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通俗内容和广博的人文精神,对当今设计艺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艺术成就是历经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形成的,其中蕴涵着久远的民间文化,吸收了丰富的传统营养。同时,它又是以民间作为生根发芽的土壤,因此,它也被证明最具有广泛性的视觉传达艺术,而这正是视觉传达积极探索的内容。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艺术虽然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在视觉传达上却与当今设计艺术观念异曲同工,都表现了直接的信息传达、广泛的接受度以及独特的艺术样式。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艺术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不拘泥做作,语言巧妙、明快、生动,与当今设计尤其是平面艺术创作吻合。近些年来,中国民间美术的汉字艺术逐渐得到关注,一批批优秀的民间汉字艺术作品呈现出来,在我们为设计而踌躇的时候,这些满载着乡土气息的鲜活的作品再次刺激了我们在设计工作中日渐麻木的神经,激发了久违的设计热情!面对生动鲜活的作品,我们感慨中国民间的博大,感慨民间汉字艺术的无尽魅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