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儒家“慎独”对大学生自律的作用

如题所述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君不妨以慧心以观世,芸芸众生,一人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悲不哀,为之初见此人,席其身旁而坐,亦无过人之处,此人却散发着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压的人好生喘不过气来,唯有率先打破气氛得以解。此何人也,其必是集“儒风五行,仁义礼智圣,诚于中,形于外,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独之辈”。
在《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
儒家对于慎独的解释是:“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一也,然后得之。”“仁义礼智圣”为其五,也就是儒家风范的重中之重,通称为“儒风五行”。
按照“儒风五行”的规定,它是五种“形于内”的“德之行”。仁义礼智圣虽然是“形于内”、形成于内心的,但它还有“多”的嫌疑,还没有真正统一于心,故需要舍弃仁义礼智圣形式上的外在差别,将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使其真正统一于内心,故说“一也者,夫五为一心也”。因此,这里的慎独实际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具体讲,是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的状态。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大学教育,德育为先,自觉做到慎独,有助于大学生立德树人和健康成长成才!
做到慎独,需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树立和强化意识规范。现实大学校园里,仍然存在着“潜意识”的行为,例如,上下课途中,学生为了图捷径,绕过弯道水泥路,从草坪中直行穿过,即使周围没有人的情况下,XX生已习惯从小草边上“走过”!中国教育从小教育学生爱护花草,“小草也有生命”等温馨标语已刻印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也许XX生觉得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这样做是不是不符合“主旋律”?试问,何为“主旋律”?“随大流”就是价值观中正确的部分吗?所以,针对类似种种“私下的行为”,确实有必要通过反复的提醒和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真正能在公开场合和独处的场合做到言行一致。
第二,学生要适应和习惯独处的时间。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明显存在孤独寂寞的群体,因为一时难以适应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时机采取必要的思想干预教育,一方面是正确引导其努力适应大学殿堂里新的学习方法和人际交往等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其耐得住独处的时间,做真实的自己。
第三,独处虽避免不了寂寞,但却是静下心来,好好反省过去一周左右得与失的好时机。总结过去,是为了把握现在,规划未来的必要条件。在无人监督和打扰的环境下,大家更能做回真实的自己。让真实的自己慢慢修炼为符合道德行为规范!
君子慎独,且说慎独,我觉得其意指言行没有错,但从生活的方面来理解,更有另一层意思,“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21世纪的生活中有很多诱惑,而这些诱惑大部分在己“独”的时候更有魔力。试想一下自己是否有时候很希望自己一个人,是否是为了某些邪念的方便才希望是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君子慎独,告诫我们,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切勿肆无忌惮的泄欲或邪念横生。记着这四个字:君子慎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默念,尤其癖好很多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2
做事之道在于有没有别人在的时候一个样,“有佛时代以佛为师,无佛时代以戒为师”,老师在的时候装出的样子,无老师在的时候靠的便是慎独
第2个回答  2012-03-0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XDJ200505021.htm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
蛋疼的7选2啊
第3个回答  2021-01-02

儒家智慧:“慎独自律”,是通往成功的重要法门

第4个回答  2012-03-03
哈哈该不会也是上大的吧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