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民的主体特征是什么

谢谢各位,下午马上要考试了,这个问题实在找不到答应,求求帮个忙~~~~~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使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农民增收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从根本上说,在农业丰、农民富、农村稳这三者关系中,农民富始终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这就决定了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首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的富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目前的一个基本国情。能否让亿万农民持续增收,早日富裕起来,从来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首先就是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其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群众的富裕,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群众是生产的主体,又是消费的主体。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情况下,农业投入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农民能否持续增收,将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能力的增强。只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才能增加农民积累,为扩大再生产奠定物质条件,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的能力,为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再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群众的富裕,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农村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固然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只有使农民群众日益富裕起来,才能有效减少和解决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的真理。

  第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群众的富裕,是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可以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群众的富裕,既是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和重点。

  周敏(15125577) 10:27:51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之所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主要是由现代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而农产品的商品率越高,就越能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市场化程度日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土壤中生长出来,发展壮大的,市场经济条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千年来的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自我服务,自我消费。现代农业则是真正面向市场、服务市场的农业,是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去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农业。产品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市场的同时,以获取最大利润。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现代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打破了农业内部物质循环,实现了物质的开放循环,从自给农业发展为市场化农业。

  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现代农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的特性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的特点。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领域渗透与应用,使现代农业不再对传统资源投入的单纯依赖。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育种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出现了新一代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长调节剂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粗放到集约,使农业管理由微观到宏观,大大改善了农业的分散性、区域性、时空多变性以及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弱势。拓宽了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出现了“精确农业”、“设施农业”等全新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增产的60—80%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这也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工业装备的硬件支撑,又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再次,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大大拓宽农民增收的领域和途径。现代农业是一种多元化、多功能的新型产业。现代科技和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极大拓宽和延伸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链条,从单一的粗放农产品生产,向满足人们不同层次追求的营养、保健、观赏、园艺等产品的需求。在产业链条上连接着生产、加工、服务、销售等环节,兼容了各大产业,成为综合性强、经营性强的产业,实现农业产品从解决温饱向追求高附加值高利润的转变;从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向同时提供精神产品转变;从传统一产向同时兼容各大产业转变。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并能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代农业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长期以来,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为了解决农业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龙头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带动千家万户,实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使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而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并能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五,现代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因而能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生产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是以规模、集约、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为根本。坚持以土、肥、水、药和动力资源投入的节约和高效化,对现代农业生产中紧缺资源的代替,这就使得现代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能从根本上有效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三、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作为庞大的系统工程,现代农业建设必然面临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要使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如何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必然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就大新县而言,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目前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在对实现农民增收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农业产业项目的投入上要有新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大新县甘蔗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全县种植甘蔗的农户有2.8万户,22万人口。上个榨季入厂原料蔗为155万吨,全县蔗农从甘蔗生产获得的年收入约4.5亿元。进一步做大做强蔗糖产业,已经成为大新县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加大了对全县蔗糖产业的投入。去年以来,大新县出台了甘蔗生产扶持政策,对连片种植甘蔗的农户每亩给予80至500元的贴息贷款,扶持蔗农扩大种植面积,并采用机耕和良种。与此同时,还加强了蔗区道路建设。全县用于甘蔗种植贴息贷款约800万元,投入蔗区道路建设420万元。去冬今春全县扩种甘蔗61438亩,既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甘蔗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又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可靠保障。

  其次,要把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实现农民增收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必然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使农业的就业增收功能得以强化。为此,大新县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做好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做好龙眼、苦丁茶加工增值这篇大文章,并抓紧抓好科技创新,努力开发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高产优质农产品品牌,通过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

  再次,加快农业基础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证。必须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水、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深入实施水利建设,抓好全县71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着重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做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完成乔苗水库水资源林营造工程,增强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重点完成一批村屯道路建设,大力实施沼气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四,加大力度培养新型农民,通过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为此,大新县在农民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上要有新突破。年内完成技能型培训3600人以上,以东南沿海为重点,开辟新的劳务基地,全年劳务输出力争达到5.8万人次,劳务总收入2.9亿元以上。(作者系大新县县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