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怖亦无忧”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出处:《妙色王求法偈》

原文: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全文翻译: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 皆化为寸寸相思。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法相宛然,即为离于爱者。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在佛教的爱情观里,爱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污染的爱,指与无明烦恼相对应,有执着,有占有欲,称为“贪爱”,此类被归为心所法里的根本烦恼“贪”;

一类是无污染的爱,常常译作敬爱,在梵文里写作preman、priya,指对佛陀、老师、真理等的热爱,此类被归为善心所法里的“信”。

与此类似的,大乘《大般涅槃经》里有类似的分类,将此分为了“恶鬼爱”和“法爱”(Deharma-premau)。佛典里经常把夫妻之间的爱归为贪爱,因为夫妻之爱总是以占有欲等为基础。

分辨贪爱和法爱,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占有欲,也即是以我为中心,爱别人实质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

扩展资料

关于无忧亦无怖的相关故事:

在古代婆罗病斯王国,有一位叫妙色王的国王,妙色王治国有方,把国家治理得国富民丰,他自己更是大富大贵,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

这妙色王虽然大富大贵,却并不沉溺于富贵,而是对如何获取生命超越的妙法满怀渴慕。为了得闻妙法,妙色王把装满金宝的箱子悬吊在木竿上,然后鸣鼓召告四方,"如果有谁能为我讲解妙法,我就把金箱送给他。"

天帝知道后,就化身为一个凶恶的夜叉去见妙色王,说"我能告诉你妙法,但我现在又饥又渴,需要先吃点东西。"妙色王就叫厨子端来食物,但夜叉说;"我不吃平常的食物,我只吃人的热血肉。

"妙色王说,"哪里去找人的热血肉给你吃呢?"夜叉说,"那就把你的儿子给我吃。"

妙色王听后,虽然为难,但慕法情切,就把儿子送给夜叉狼吞虎咽地当场吃了。夜叉吃完后说:"我还感觉饿,快把你的妻子送给我吃。"

于是又把妙色王的妻子吃了。可是夜叉仍不立即说法,他对妙色王说,"我还是没吃饱,现在请把你自己的身体拿给我吃。"

妙色王面无难色地回答说:"我很愿意把自己送给你吃,但我死了,又怎能听到你讲法呢?你先让我闻法,我听完后马上让你吃。"于是他们约定后,夜叉就向妙色王宣法:"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受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闻此妙法,无限欢喜,欣然对夜叉说:"我已觉悟了,快请把我吃掉。"这时天帝见妙色王心念坚定,知他必获大智慧,就恢复原形,把他的妻儿还给他。

并赞美他说:"你追求生命超越的信念很坚定,已经使你破除了烦恼,去掉了愚痴,超脱了生死,不久就会成就正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忧无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出自《妙色王求法偈》。

全文: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因为有了爱之后,所以生出担忧了。因为你爱过头了,你就会恐惧它。若是远离了爱,就不会有忧愁,也不会有恐怖。

通过此段偈语可以得知,人的烦恼与人们对事情的执著是成正比关系的。那些把金钱、情爱、自我看得越重的人,烦恼和痛苦就越多。

赏析:

世界上很多事情,当你对它越来越爱的时候,你就会怕它变化,就会产生害怕、恐怖。很多男士在谈恋爱的时候,怕自己的女朋友不理他,所以他就产生恐怖,整天盯住她,看看她,一看,“谁给你发短信啊?”过一会儿,“你今天下午到哪去了?”产生恐怖了,爱过头了。因为爱所以才会产生担忧。

不爱的时候,心情最为平静,淡然,这时没有多余的热情,没有多疑的猜忌,没有受伤的敏感,没有期望的焦虑,没有失望的伤心,没有不着边际的幻想。不用去遇见,不用去相识,不用去相爱,不用去分离,甚至不用去告别。那时一个人的身和心都是最好的状态。心永远是被释放,自由的。

感情就是这样的吧,有所得必有所失。若一切无谓,变无所谓失了。总是惧怕美好的东西像那烟火一样瞬间绽放,又瞬间消逝,于是不敢投入太多感情,凡事太清楚自知,进退有序,有时爱也爱得云淡风轻,这样即使失去了无关痛痒,更不用承担失去后所带给我的痛楚。也许这样也算的是爱的太不负责任吧。

扩展资料

原文: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忧无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09

出自《妙色王求法偈》。

全文: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翻译:因为有了爱,所以有了牵挂,所以就有了忧虑和恐慌。心中没有爱时,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没有忧虑和恐慌了。

扩展资料:

原文:

《妙色王求法偈》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全文翻译: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 皆化为寸寸相思。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法相宛然,即为离于爱者。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忧无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2-20
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其中有这样一段:“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2-20
出自唐代义净法师(635-713)译的《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於爱者,无忧亦无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