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

我要清晰一点的,最好有各国国界分界线的。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战国(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扩展资料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春秋》为孔子修订,但至今学术界对此说尚有诸多质疑,并无统一观点。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

战国七雄:

1、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2、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3、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扩展资料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春秋》为孔子修订,但至今学术界对此说尚有诸多质疑,并无统一观点。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战国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9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过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贵族政治不断走向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起来,过去和贵族政治相关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井田制都走向了崩溃。而根据局势的变化,又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小编通过地图的变化来介绍春秋战国局势的演变。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标志着春秋时代开始。在这个时代,周王的权威下降,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当时全国有大大小小诸侯国数不胜数。中原的郑、卫、宋、陈、鲁等陷入了混战之中。由于周王的体系崩溃,周边的民族开始入侵。西边的戎族占据关中许多地方,秦国与之不断斗争;北方有孤竹、北狄等入侵,而南方的楚国早已称王,不承认周王的统治,并且不断入侵“汉阳诸姬”,也就是江汉之间的分封国。为了抵御蛮夷入侵,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后,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称霸活动。另外晋国也不断兼并附近诸侯,走向强大。

春秋初期的局势

齐国称霸之后,春秋进入了晋楚南北对峙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晋文公带领晋国强大了起来,而楚国也在楚成王、楚庄王等的带领下走向了强大,将势力范围发展到了黄河流域。双方围绕黄河一线的郑、宋等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但是总体上势均力敌。除了两超之外,该时期还有齐、秦量大强国,他们虽然无力争霸,但是却在暗中积蓄力量,兼并周边的国家。秦国秦穆公的带领下基本统一了关中平原,而齐国则灭莱国等,基本统一山东半岛北部。

春秋中期的局势

春秋后期,局势发生了转变。晋楚长期对峙,加剧了国内矛盾。如晋国出现了六卿争权的现象,楚国发生了多次政变。因此,两国都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于是出现了两次弭兵运动。晋国则支持吴国来牵制楚国,楚国则扶持越国进攻吴国,春秋后期的争霸中心转移到了东南地区。前505年,吴国在阖闾、伍子胥、孙武等领导下进攻楚国,获得胜利,至此称霸。前485年,吴国北上击败齐国,和晋国争霸。不久,越王勾践偷袭吴国后方,吴国遭遇重大打击,不久灭亡,此后越国强盛,甚至一度迁都琅琊。

春秋末期地图

就在越国称霸不久,中原地区开始发生剧变。首先,强大的晋国解体,史称三家分晋。另外齐国的权力也落入了田氏的手中,史称“田氏代齐”。这两个事情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战国初期,最强大的是魏国,魏文侯重用人才,联合三晋,不断击败周边强国。魏武侯又不断争霸中原,企图兼并黄淮之间的小国。但是魏武侯的四面开战的措施,让魏国陷入了不利的局势。

战国初期的局势

魏国强盛一段时间后,周边的国家都强大了起来。在西边,秦国商鞅变法,成为了魏国的最大的威胁。在东边,齐威王带领齐国崛起,两次击败魏国,平分了魏国的中原霸权。在南方,楚国经过吴起变法也强大起来,在楚威王时期势力范围开始进入了黄河流域和魏国争霸。此时,中原各国也纷纷称王,连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失去了。该时期,越国内乱,走向衰落。

战国中期,主要的三大势力是秦、齐、楚、秦国多次击败了魏国,势力开始进入关东地区,并且灭了巴蜀,拥有了稳定的大后方。齐国的经济繁荣位居各国首位,因此称为关东能够和秦国抗衡的领袖。而齐国也曾经一度灭燕国,但是没有吞并燕国留下了后患。楚国则灭越国,疆域到达了顶峰。另外,赵国也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强大起来,但是他的灭秦计划还没有实施就去世了。在关东六国中,齐楚皆为联盟,组织六国对付秦国。秦国则联合魏等和齐楚抗衡,合众和连横的斗争开始。

战国中期局势

战国后期,秦国欺骗楚怀王,拆散了齐楚联盟。之后秦国和齐国先后进攻楚国,楚国的鄢郢之地被秦国占据,被迫迁都陈(淮阳)。此时在中原能够和秦国形成威胁的就是是齐国。齐国在齐愍王时期一度灭了宋国,当时宋国的侵占了楚、魏的大量土地,面积十分客观。齐国灭宋,导致其他六国的恐慌,于是燕国组织了五国攻齐,导致齐国衰落。之后,秦国对赵国发动了长平之战,又把严重打击了赵国的有生力量,至此,秦国毒霸中原。

战国后期局势

长平之战后,秦国大一统的局势已经不可逆转。东方六国中,齐国已经不再支持其他五国的粮食和资金,导致其他国家逐渐被秦国侵蚀,直到灭亡。嬴政上台不久,就发动了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最终在前221年灭六国。在灭楚之后,秦国也很快灭了从楚国独立而出的越国(江南地)。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6

战国七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3-05
其实可以百度的,春秋的地图要更复杂一些,我之前在一本林汉达编写的《东周列国传》的附录撒谎能够看到过,春秋一个,战国一个,你可以去搜搜试试,图书馆也可以。那个图给的特别详细。历史上很多重要事件地点,上面都有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