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早恋怎么办?

我是个小学生,6年级,我是女生,我喜欢一个男生喜欢6年,那个男生也喜欢我6年(也不是喜欢啦!就是有好感)。我想努力忘掉他好好学习,可我就是忘不掉,哪位高人来啊~
哦不不不···是我喜欢他4年,他喜欢我3年

许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年龄小,什么都不懂。这你可就错了。开家长会时,老师说,现代的孩子成熟早,从小学二年级时就知道谁和谁好,是一对了。家长一定重视。但是,毕竟是小朋友,什么事都是想的简单,有时是出于模仿而已。

家长要知道孩子心理的变化

有位朋友给我说一个判断孩子早恋的办法,他说,如果你上学的儿子从哪一天开始,天天要洗一次头,那一定在注意,有情况要发生,这是早恋苗头,有目标了。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当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之外,或者一直提起,说某某人好厉害什么的,那可能也是早恋了。

 å®¶é•¿è¦æ­£ç¡®å¯¹å¾…异性之间的交往

在异性交往中,家长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与异性接触多了就认为是在谈恋爱。如果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会阻碍孩子正确地和异性交往。

第二,与异性交往比与同性交往难。男女之间确实存在某些心理差异,但这不是异性间交往的阻碍因素,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一差异,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交往中不断地实践,发展广泛的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
第三,异性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有人将异性间的友谊视为“恒温”的友谊。异性友谊不可升温,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在异性朋友交往时,要保持恒温应具备的心理状态,不自作多情。异性朋友间的互相赞美是正常的,因为朋友间本来就是互相钦佩、互相喜欢的,我们应该把异性朋友的赞扬当成对自己的肯定,增加自己的信心。而有些人把异性的赞美当成对自己的爱,把异性朋友的帮助当成对自己的特殊意思,这是一种心理误区。


青春期教育的方法

1.自学自省法。买一本或借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读物,让孩子自己看,开开窍,启启蒙。封锁这方面知识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其实也封锁不住,若孩子从非正常渠道获得非科学性知识,家长更不放心。选一本好书,就是请来一位好老师。孩子自己阅读自己琢磨,比成人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学多了。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书的选择定要适当;二是不一定当面交给孩子,可以好像是无意放在桌上,不必叮咛,他自己会拿去阅读。

2.防微杜渐法。孩子人际交往的变化,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微变到巨变,渐变到突变。家长要立足于预防,及早地疏导、教育,把工作做在孩子陷入早恋泥潭之前。那么,事前孩子会有什么迹象呢?有旷课行为,深夜不归,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上课神情恍惚,精神亢奋,突然狂喜狂悲,鬼鬼祟祟,嘀嘀咕咕,过分追求打扮,突然花钱大手大脚,突然不爱讲话,眼神发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饮食起居不正常,常常往外张望……发现这些变化,您不要急躁,首先要从关怀和理解入手,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取得孩子的主动配合,以达到对真实情况的了解,然后才是与孩子共商对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8
一、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中学生早恋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长期共同协作互生爱慕,双双坠入爱河;有的是表面看似亲密,往来密切,状似恋爱,其实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有的是一头热,属单相思;有是则是表面往来甚少,关系一般,其实已恋爱多时,一直搞的都是地下活动;还有的甚至缺乏自控,已出现越轨行为,还没有人知道。这就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多观察,掌握准确的信息,摸清学生的底细,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针对情况,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
对表面看似亲密,往来密切,状似恋爱,其实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我们应大力提倡,不能捕风捉影,破坏学生之间原有的和谐气氛。 对于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要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对人对已都有危害。并要求他们立即改正,绝不允许重犯。
对于其余的情况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要疏导他们明智的对待自己,理智的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和规范。切忌形成对立情绪,否则一切教育都将是徒劳。
三、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
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多和学生接触,利用课余,课外活动或集体活动的时间观察学生的行动,和他们交谈发现中学生的早恋有种种迹象,比如:上课变得不专心听讲,通过互借书籍传递约会信息;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以次引起对方注意、好感;喜欢看言情小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异性面前大声讲话、吵闹,作恶作剧等吸引对方……了解了学生早恋的情况,才能开始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加以教育。
四、充当倾听者。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就会守口如瓶。
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 有一位女生曾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班目前存在许多‘早恋’问题,恐怕会起大的混乱,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下想到其实这女孩目前也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我故做轻松地说:“此言差矣!‘早恋’现象有,而混乱则夸张了点,异性同学存在着好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只要不过分,没有必要刻意扼制。听说你也有一些小情况,不妨说来听听?”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这位女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要将自已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于是很自然地和我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
五、充担‘偏袒者’的角色。
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一天晚上,我打电话给一个有早恋倾向,又独自逃了一个下午的课的学生家长,家长得知情况后对学生拳打脚踢,但孩子始终三缄其口。后来我要求家长将电话交给孩子,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逃课,他说头痛去吹风。我说头痛吹风这不符合事实,一定有什么事你解不开才头痛。孩子沉默了,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家长在近旁,让他如何开口。于是为了避免孩子在父母前过于尴尬,我要求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再找我面谈,并要求家长当天晚上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并答应第二天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交流。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学生便主动找我谈了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为重。正是因为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六、让孩子认知后果。
我曾问学生为什么要早恋,他们说这挺好玩。又问他们以后怎么办,他们说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呗。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
曾有这样一对早恋的学生,一方面每天至少一个电话,周末时间总在一起逛街、聊天,严重影响了学习;另一方面男孩已经考上一中,问起他们将来的打算时,他回答得很轻松:“分手呗,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对女孩说:“你能不能试着与他分手,看看自己的感受。”几天后女孩找我说:“分手让她很难受。”我便告诉她:“你们这只是刚刚开始接触感情,这么短的时间便让你觉得分手很难,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深入,分手给你造成的伤害只可能更重,而不可能更轻。而分手又是一种必然,你将怎么办?”也许是害怕以后受伤太深吧,女孩在经过几天的思考后毅然与男生分手了。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七、避免采取简单粗暴干涉的方法,否则事倍功半。
在我担任上届班主任的时候,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关系不同一般,刚知道时,我非常气愤,因为这个男同学成绩较差,可以说是班上倒数几名的,而且平常表现也不够好,而这位女同学学习很好。紧接着我就把这位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并让他写下保证书今后不再继续。面对着我的疾风暴雨,学生好象屈服了,写下了保证书,我以为自己成功了。可隔了一天,其他老师上课时发现这位男生传递纸条给这位女生,上面还写了我的大名,骂了我,说我不让他和她好了等等。这一次我不但生气而且伤心,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却不理解。看完纸条我没有立即处理,冷静地想了一想,发现自己处理的方法不科学。我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这样只能使学生远离我,促成早恋现象继续发展下去。于是,有一天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我们边走边谈,我告诉他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渴望接触异性,对异性怀有好感是正常的,不足为怪,然后对自己上次的错误做法表示道歉,并告诉他早恋的危害,对于他们之间表示理解,并教育他们把爱埋藏在心底,待学业完成之后再说,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引导他向这位女同学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半个学期过去后,这位男同学成绩进入了前二十名,两人之间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相处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理解学生,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一定不能简单粗暴。
八、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爱,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
我班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她很早没有了妈妈,爸爸又不十分关心她,家庭的变故使她养成了孤僻、抑郁的性格,在班里也不和别人交流。而班上恰好有一位热情、乐于助人的男同学,于是这位女生喜欢上了这位男生,成绩明显下降。但男同学对此一无所知,这位女同学发现后并没有中止她的“单相思”,反而造成了心理失常,性格更加抑郁。我发现后,并没有先谈及此事,而是和她谈起了她的妈妈,她很爱她的妈妈,我问她:“如果妈妈在的话看到你精神忧郁、成绩下降会怎样?她哭了,她说她缺少爱,所以才这样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感到很内疚,自己太大意了,后来我与她的爸爸联系,和全班同学商量为她过一个有意义的十四岁生日,当同学们纷纷献上生日的祝福时,她含着泪笑了。就在这一天晚上,我告诉她,虽然妈妈离你而去,可是还有爱你的爸爸、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着你,你一定要坚强起来,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走出心理的旋涡。你的基础很好,只要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你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果然,没过多久,就可以看见属于她的笑脸,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没有不能化解的难题,即使是早恋问题。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7
.... 说实话,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 ,也处对象, 还是我初恋, 后来长大了,我就想我初恋是怎麽度过的 , 其实是糊里糊涂的,我初恋就没了。当然了 早恋没什么不对的,(我本人自己认为) 只要不耽误学习,不发生性行为,我觉得 早恋是可以的 ... (本人个人认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17
  现在的小学生早恋应该是周围大环境的影响,老师应该引导,不能一味的否认,需要知道孩子们的早恋到底恋的是什么,是对性的好奇,还是感情上的需要,比如是家庭不幸福,需要从他人那得到关心,很多情况下,老师没清楚就否定和打压,其实孩子需要理解,又有多少老师知道孩子们恋爱的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恋爱不可怕,教会孩子们处理感情问题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现在的孩子很聪明的。
  一、提高认识,着重疏导,不可盲目地批评
  因为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是直接指向异性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而不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了隐患。
  “单纯地表示好感其实不值一怪”,很多老师如是说,这样的交往不像成人般复杂。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那种朦胧的两性概念,却能导致他们做出“出格”的行为。因此,面对中小学生“早恋”行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都应该加以恰当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的“爱”。
  二、家校联合,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在发生早恋的中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涉及问题家庭。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有的家庭存在暴力,有的家庭婆媳关系紧张,等等。这些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享受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宽容和关爱,感情上缺乏温暖和尊重。于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非常渴望有人分担他(她)的心事,有人给予他(她)理解和抚慰,而此时,情窦初开的异性同学就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青少年学生的人格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学习的压力都会成为他们幼小心灵的天平向同龄异性倾斜的动力。因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老师和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当老师和家长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能理智地帮助他们分析利弊时,早恋就会渐渐地远离他们身边。
  现在的孩子是在网络时代里成长的。由于他(她)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辨析判断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他们往往经受不住一些网站以及图片的诱惑,过早地闯进了伊甸园。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应督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净化他(她)们的生活环境,让本不应该干扰他(她)们的烦恼远离他(她)们,让少男少女们的心灵永远保存清澈与纯净。
第4个回答  2012-02-25
放心没有什么是时间磨去不了的东西 我也曾经暗恋过一个人 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毕业 但自从我上了中学我就渐渐忘掉了这段感情 你还小 未来还一片光明 别因为早恋而毁了自己 相信 如果有缘的话 将来你们还会相遇的 那时候再相恋 不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