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有”的词性可变化为副词,与“或”的用法相当,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事。

这种用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用古文例子说明,至少举三例以上。

这种用法正确。
例一:《孟子·告子上》: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其中“有”就可以翻译成“有的人”,也有的翻译成“高尚的人”。全文的大意是:如此行事就能生存,有的人不肯使用。
例二:《孟子·告子上》:由是则可以避祸,而有不无也。全文大意是:如此行事就能避祸,有的人不肯照办。
例三:《鬼谷子·抵巇》: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全文大意是:有的事发生近却不了解,有的事发生远却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5
不正确吧
“有”的古汉语释义:
yǒu
①<动>与“无”相对。《论语》:“~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之。”
③<动>掌握。《察今》:“~道之士,贵以近知远。”
④<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而废于无。”
⑤<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
⑥<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不战,战则必胜。”
⑦<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作其芒。”酉
yòu
①<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四。”
【有间】⒈时间很短;一会儿。⒉有缝隙。⒊有仇怨;有矛盾。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第2个回答  2012-02-25
据我的浅薄经验,没有这个用法。你再查查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