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梳理ALK基因突变和对应的靶向药物

如题所述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变的种类繁多,包括过量表达、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以及点突变等。ALK基因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一种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其阳性率在某些亚型中可高达30%-42%。中国非小细胞肺腺癌中ALK融合突变阳性的比例约为5.3%,在年轻患者(小于60岁)和不吸烟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由于ALK基因融合突变在肺鳞癌中极为罕见,因此在鳞癌患者中进行ALK检测并无必要。然而,考虑到ALK总体突变频率仅为5%,对于鳞癌患者,检测ALK基因仍是一个可选方案。
ALK融合突变的检测方法多样,包括FISH、Ventana IHC及RT-PCR等。需要注意的是,FISH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例如在胸腔积液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样本制成的蜡块中,因此并不推荐使用FISH。此外,通过血液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
针对ALK融合突变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克唑替尼、艾乐替尼(Alec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Brigatinib(AP26113)以及劳拉替尼(Lorlatinib,PF06463922)等。克唑替尼是首个用于治疗ALK阳性NSCLC的靶向药物,其客观缓解率高达60%,无进展生存期为8-10个月,总生存期也有显著延长。
然而,靶向药物耐药问题仍是挑战之一。克唑替尼治疗后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复发进展。针对耐药问题,二代和三代ALK抑制剂已进入临床使用,例如艾乐替尼和劳拉替尼。艾乐替尼对ALK激酶区突变具有高效抑制作用,且对脑病灶控制较好。劳拉替尼作为第三代ALK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对克唑替尼耐药的多种突变具有克服作用。
此外,HSP90抑制剂如Ganetespib和AUY922也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ALK阳性NSCLC。这些药物通过抑制HSP90来影响ALK阳性肿瘤细胞的生存。
在治疗策略上,EGFR和ALK双突变的情况虽不常见,但值得关注。共用EGFR和ALK抑制剂可能为这部分患者带来益处。Brigatinib作为ALK和EGFR双靶点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此类患者。
关于停药时机,即使出现局部进展,也应谨慎停用靶向药物,避免肿瘤爆发性进展。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克唑替尼相比停止使用可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最后,劳拉替尼虽被视为ALK靶点的“最后一张牌”,但耐药问题仍不容忽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一例患者在使用劳拉替尼后出现了L1198F耐药突变,但该突变反而使患者对克唑替尼重新敏感。这一发现提示,即使靶向药物耐药,之前被放弃的药物可能仍有效,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