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层次结构和数据模型有哪些?

如题所述

数据库的基本属性主要体现在其三个层次的结构上,分别是:


物理数据层,作为最内层,存储在物理存贮设备上的原始数据,由内部模式描述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是用户处理的基础。
概念数据层,作为中间层,是数据库的逻辑表示,描述了数据的逻辑定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数据库管理员视角下的整体结构。
逻辑数据层,面向用户,是用户实际使用的数据集合,它根据用户需求呈现特定数据,是用户与数据库的直接交互界面。
这些层次之间的转换通过映射来实现,具有以下关键特点:

    数据共享:所有用户可以同时访问数据库,使用各种接口,并支持数据的统一访问。
    减少冗余:通过数据库的共享,避免了用户重复存储,降低了数据的冗余,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确保数据结构的变更不会影响应用程序,且数据的物理存储可以调整。
    集中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管理数据,通过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组织和关联。
    数据安全与可靠性:通过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正确,通过并发控制处理多用户访问。
    故障恢复:系统能检测并修复数据错误,如系统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问题。

数据库类型主要分为层次式、网状式和关系式三种,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数据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如学校的组织结构,网状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转化为层次,而关系模型则以二维表格形式表达复杂数据。关系数据库系统,如dBASEⅡ,通过关系表格操作实现数据管理,多个关系可构成数据库系统,并通过命令文件进行管理和应用。
扩展资料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