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的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21
第2个回答  2020-05-18
刚刚哈哈哈v非常VB宝宝健康
第3个回答  2020-04-27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个等级。人的智力主要由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所组成。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心情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动处于和谐状态,快乐能使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三、意志健康 其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时意志自主自觉,与之相反的是被迫盲从;果断性是指遇事能当机立断,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自制力指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论和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感情用事。

四、行为协调 心理健康的人,言行举止协调自然,有条不紊,落落大方。

五、友好交往 正常友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在交往中获得了友谊、愉快和满足,从而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六、反应适度 反应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给予的应答。人的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敏感,有的迟钝。正常的反应是既不过于敏感,也不过于迟钝。
第4个回答  2018-05-18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儿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现实。
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影射着自己特别是对自己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遗言,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