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钢琴俄罗斯学派好不好

如题所述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发展影响和教育体系初探

导读: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学派之一,它孕育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上,经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的钢琴演奏技艺和理论成果,仅用半个世纪时间便在国际钢琴界确立起了重要的学术地位,形成了系统完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系。本文对俄罗斯钢琴学派对世界钢琴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对其钢琴教育体系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借鉴,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01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世界钢琴的发展影响

伊古姆诺夫,是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好友加同学,有着丰富的演奏经历,1895年在鲁宾斯坦杯的演奏比赛中获奖,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演奏生涯。伊古姆诺夫在教学中采用的作品以浪漫派的居多,对肖邦、李斯特、舒曼的作品有着很深的研究。同时他本人是也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权威,他强调钢琴的抒情性,不主张技巧的过分炫耀,但是对于基本技术却有着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认为只有扎实的技术加上良好的乐感,才能演奏出作品的生命力。

涅高兹最先跟随波兰著名钢琴家个多夫斯基学习钢琴,先手在格鲁吉亚的中学和乌克兰基辅音乐学院任教。1922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35年到1937年曾担任学院的院长,他的演奏和教学曲目十分宽泛,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几乎所有的流派和风格都有涉猎。他尤其主张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而演奏就是音乐和观众之间的媒介,出了演奏的作品本身,还必须要精心的联系自己再演奏时要做出的所有动作、表情、眼神等,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力求完美。

戈登维泽以作曲和钢琴双主修毕业,身兼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于一身,他是一位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的钢琴家,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忠实推崇者,在演奏和教学中极为认真,一丝不苟,无论是一般的简单乐曲,还是难度极高的作品,都能看到他在乐谱上细致、认真的标记。以他为首的学派追去有明确目的性且音乐内容丰富的炫技演奏,在一些浪漫主义作品的华彩片段中有着独特的训练和演奏方法。同时他还十分重视踏板的运用,认为踏板就像是声音的颜料,如果不能合理运用踏板,颜料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颜色。

费因伯格是一个音乐天才,费因伯格学派的特点在于对钢琴演奏艺术客观的态度,主张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演奏。其学派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灵!”在自由洋溢、感情丰富的演奏背后,总有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作为依据。费因伯格在教学中是严谨的,也是客观的。虽然师出于戈登威泽学派,但其在演奏和教学的活动中别具一格,从不墨守成规,而总是以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创立了相对于传统“学院派”而言全新的演奏和教学体系。

02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学体系

在俄罗斯,很多孩子都是三到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最初并不上琴,而是一些简单的音乐感觉的培养。五岁的时候,开始正式弹奏钢琴,在开始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如果孩子没有学习钢琴的天赋,则会被劝说,别再继续学习下去,这种高淘汰率使得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继续学习下去,随后进入音乐学院的附小进行学习。在附小中,每天都有一节钢琴课,要在整个小学五年中完成全部的基本功训练。到了升初中的时候,经过考试,又淘汰一部分学生,这些被淘汰的学生会转为作曲、声乐等其它音乐科目。能够通过考核升入初中的学生,在坚持日常练习的基础上,还会经常的参加一些比赛,由老师进行全程的分析和指导,达到一个以赛代练的目的。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坚持下来的学生都有了一个扎实和系统的基础,升入音乐学院之后,技术上已经不再存在什么问题,着重是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的体验,而且随着一些比赛的参加,他们的演出经验也更加丰富,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青年演奏家的水准。

纵观这个教育的过程,首先是国家对于艺术和教育方针的制定,有了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和强大有序的教师阵容,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使得这种教育有了最基础的保障。其次是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水平,出了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基础技术训练之外,他们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条件,开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久负盛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几乎成了一个钢琴演奏家的摇篮,频繁的学术活动、扎实的训练机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深刻理解作曲家构思并且艺术性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法,在对作品的理解上,他们普遍较为深刻,音乐思路比较完整,演奏布局严谨周密,音乐表现力丰富,既有抒情性,又具浪漫气质。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在演奏中注重整体结构的完美及细节的表达,讲究每一个音的质量。在乐曲处理上相当严谨,十分注意音色、分句和乐器的歌唱性。以声乐的观点来阐述钢琴的声音,让钢琴这件乐器人性化。

△涅高兹教学珍贵音像资料

03

在钢琴艺术的民族性坚持上为世界作出垂范

所谓民族性,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风格、民族习惯、民族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虽然民族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历程,但是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却始终没有停滞。从“沙皇”统治到“苏维埃”政权,俄罗斯民族积淀下来的音乐财富,已然成为了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西欧音乐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俄罗斯的音乐家们,钢琴家们,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借鉴和吸收修音乐,为建立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俄罗斯音乐奠定了基础。最初是“强力集团”的出现,受到李斯特强烈主义的影响,以穆索尔斯基为首的五位音乐家,在钢琴创作上显示出惊人的才能,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巴拉基列夫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等等,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同时还有柴科夫斯、鲁宾斯坦兄弟、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有的时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优良传统,结合民族音乐的实际进行再创作,有的是朝着现代主义的音乐迈进。但是无论是哪位音乐家、哪种音乐形式,还是哪种音乐风格,对于民族性的坚持都是这些音乐家的共同点,在他们的创作和演奏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激情,像是由寒冷的西伯利亚高原吹来的一阵暖风。他们注重从本民族的音乐作品中汲取影响,研究本民族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和动作技巧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历代音乐家民族性的坚持下,现代的俄罗斯钢琴演奏者,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演奏家,还是默默无闻的一般演奏者,还是钢琴教师,一提到民族钢琴音乐,他们都会引以为豪,他们承认莫扎特、肖邦等他国音乐家的突出成就,但是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俄罗斯钢琴能够在世界钢琴舞台上独树一帜的根本所在。

钢琴艺术从产生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钢琴艺术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热爱的一门艺术,也是永久不衰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钢琴艺术应博众所长,补之所短,把国外具有进步意义又符合我国钢琴教育制度的经验纳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现代化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思想,在其中找到一种契合点,总结出一套具有国际水准的、先进的钢琴教学方法,使我国钢琴艺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发展影响和教育体系初探

导读: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学派之一,它孕育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上,经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的钢琴演奏技艺和理论成果,仅用半个世纪时间便在国际钢琴界确立起了重要的学术地位,形成了系统完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系。本文对俄罗斯钢琴学派对世界钢琴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对其钢琴教育体系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借鉴,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01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世界钢琴的发展影响

伊古姆诺夫,是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好友加同学,有着丰富的演奏经历,1895年在鲁宾斯坦杯的演奏比赛中获奖,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演奏生涯。伊古姆诺夫在教学中采用的作品以浪漫派的居多,对肖邦、李斯特、舒曼的作品有着很深的研究。同时他本人是也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权威,他强调钢琴的抒情性,不主张技巧的过分炫耀,但是对于基本技术却有着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认为只有扎实的技术加上良好的乐感,才能演奏出作品的生命力。

涅高兹最先跟随波兰著名钢琴家个多夫斯基学习钢琴,先手在格鲁吉亚的中学和乌克兰基辅音乐学院任教。1922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35年到1937年曾担任学院的院长,他的演奏和教学曲目十分宽泛,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几乎所有的流派和风格都有涉猎。他尤其主张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而演奏就是音乐和观众之间的媒介,出了演奏的作品本身,还必须要精心的联系自己再演奏时要做出的所有动作、表情、眼神等,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力求完美。

戈登维泽以作曲和钢琴双主修毕业,身兼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于一身,他是一位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的钢琴家,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忠实推崇者,在演奏和教学中极为认真,一丝不苟,无论是一般的简单乐曲,还是难度极高的作品,都能看到他在乐谱上细致、认真的标记。以他为首的学派追去有明确目的性且音乐内容丰富的炫技演奏,在一些浪漫主义作品的华彩片段中有着独特的训练和演奏方法。同时他还十分重视踏板的运用,认为踏板就像是声音的颜料,如果不能合理运用踏板,颜料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颜色。

费因伯格是一个音乐天才,费因伯格学派的特点在于对钢琴演奏艺术客观的态度,主张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演奏。其学派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灵!”在自由洋溢、感情丰富的演奏背后,总有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作为依据。费因伯格在教学中是严谨的,也是客观的。虽然师出于戈登威泽学派,但其在演奏和教学的活动中别具一格,从不墨守成规,而总是以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创立了相对于传统“学院派”而言全新的演奏和教学体系。

02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学体系

在俄罗斯,很多孩子都是三到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最初并不上琴,而是一些简单的音乐感觉的培养。五岁的时候,开始正式弹奏钢琴,在开始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如果孩子没有学习钢琴的天赋,则会被劝说,别再继续学习下去,这种高淘汰率使得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继续学习下去,随后进入音乐学院的附小进行学习。在附小中,每天都有一节钢琴课,要在整个小学五年中完成全部的基本功训练。到了升初中的时候,经过考试,又淘汰一部分学生,这些被淘汰的学生会转为作曲、声乐等其它音乐科目。能够通过考核升入初中的学生,在坚持日常练习的基础上,还会经常的参加一些比赛,由老师进行全程的分析和指导,达到一个以赛代练的目的。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坚持下来的学生都有了一个扎实和系统的基础,升入音乐学院之后,技术上已经不再存在什么问题,着重是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的体验,而且随着一些比赛的参加,他们的演出经验也更加丰富,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青年演奏家的水准。

纵观这个教育的过程,首先是国家对于艺术和教育方针的制定,有了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和强大有序的教师阵容,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使得这种教育有了最基础的保障。其次是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水平,出了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基础技术训练之外,他们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条件,开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久负盛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几乎成了一个钢琴演奏家的摇篮,频繁的学术活动、扎实的训练机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深刻理解作曲家构思并且艺术性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法,在对作品的理解上,他们普遍较为深刻,音乐思路比较完整,演奏布局严谨周密,音乐表现力丰富,既有抒情性,又具浪漫气质。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在演奏中注重整体结构的完美及细节的表达,讲究每一个音的质量。在乐曲处理上相当严谨,十分注意音色、分句和乐器的歌唱性。以声乐的观点来阐述钢琴的声音,让钢琴这件乐器人性化。

△涅高兹教学珍贵音像资料

03

在钢琴艺术的民族性坚持上为世界作出垂范

所谓民族性,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风格、民族习惯、民族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虽然民族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历程,但是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却始终没有停滞。从“沙皇”统治到“苏维埃”政权,俄罗斯民族积淀下来的音乐财富,已然成为了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西欧音乐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俄罗斯的音乐家们,钢琴家们,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借鉴和吸收修音乐,为建立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俄罗斯音乐奠定了基础。最初是“强力集团”的出现,受到李斯特强烈主义的影响,以穆索尔斯基为首的五位音乐家,在钢琴创作上显示出惊人的才能,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巴拉基列夫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等等,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同时还有柴科夫斯、鲁宾斯坦兄弟、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有的时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优良传统,结合民族音乐的实际进行再创作,有的是朝着现代主义的音乐迈进。但是无论是哪位音乐家、哪种音乐形式,还是哪种音乐风格,对于民族性的坚持都是这些音乐家的共同点,在他们的创作和演奏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激情,像是由寒冷的西伯利亚高原吹来的一阵暖风。他们注重从本民族的音乐作品中汲取影响,研究本民族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和动作技巧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历代音乐家民族性的坚持下,现代的俄罗斯钢琴演奏者,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演奏家,还是默默无闻的一般演奏者,还是钢琴教师,一提到民族钢琴音乐,他们都会引以为豪,他们承认莫扎特、肖邦等他国音乐家的突出成就,但是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俄罗斯钢琴能够在世界钢琴舞台上独树一帜的根本所在。

钢琴艺术从产生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钢琴艺术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热爱的一门艺术,也是永久不衰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钢琴艺术应博众所长,补之所短,把国外具有进步意义又符合我国钢琴教育制度的经验纳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现代化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思想,在其中找到一种契合点,总结出一套具有国际水准的、先进的钢琴教学方法,使我国钢琴艺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