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想起《知否》才知道,仁宗的宠爱是把白月光变成了傻白甜,为何?

如题所述

现在你会有这种疑问也很正常,现在的古装影视剧说白了就是穿着古装自由恋爱的脑残偶像剧,大多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没有大户人家小姐的端庄守礼,丫鬟没有丫鬟该有的规矩,如果在封建社会像影视剧里这些小姐丫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小姐被浸猪笼沉塘,丫鬟被乱棍打死。

仁宗

面对着后宫那么多的佳丽,仁宗一生中爱过的女人也非常多。除了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的苗心禾,他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位白月光般的女子陈熙春,还有帮助他辅佐后宫之事的第二任皇后曹丹姝,这些女人都是集知书达理、贤良淑德为一身的女子,按理说,她们三个才应该是仁宗最宠爱的人。

仁宗

可是直到张妼晗的出现,打破了观众们的这一看法。剧中的张妼晗从小便在宫内长大,因为习舞地缘故,她的身上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气质,好像似有似无的在吸引着别人,让人想要主动靠近。而仁宗也不例外。

张妼晗十岁那年,仁宗便遇到了她,只不过当时她太小了,仁宗只觉得她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实际上,她也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单纯的,光从她抽打老鼠这一场面就能深刻地感受出来。一般的女子看见老鼠都要“落荒而逃”,连连惊呼,可张妼晗不但不怕,甚至还要为自己的小白兔报仇,这一细节就决定了她以后的走向,恐怕曹皇后要遇到了劲敌。

仁宗

张妼晗一路向上,成为了仁宗最宠爱的妃子,仗着仁宗对她的宠爱,想尽各种心思去排除异己,让仁宗真正做到心中、眼里都只有她一人,甚至想要去争抢曹丹姝的皇后之位,各种心机都在此刻显露了出来。可仁宗并不觉得她不好,反而在张妼晗死后为她追封皇后之称,足以看出仁宗对她的感情有多深了。

仁宗

现在的古装影视剧,就是一群穿着古装的现代观念的少年少女们的恋爱剧,完全是为了吸引观众,为了票房,是为了利益胡编乱造,以达到挣钱的目的。如果是影视剧中的遵守传统,表现木纳,就没有人来观看了。因此影视剧中的傻白甜的表现与古代的封建约束思想根本就不治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张贵妃本是宫中的乐女,可是却深得宋仁宗的喜爱,在后宫佳丽三千的情况下,成了宋仁宗的心头肉,让大家大为不解。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宋仁宗深爱张贵妃背后的原因。

一、张贵妃个性里的率真让皇帝很放松

皇宫中不缺漂亮的女子,乐女出身的张贵妃倾城倾国自不必说,能让皇帝一眼万年,获得专宠,还是有其特别之处的。

张贵妃幼年丧父,母亲因姿色冠绝在公主府中做歌舞伎,她没有那么多的礼仪教育,这样的出身、性格,决定了她比那些性格木讷、克己复礼、事事循规蹈矩的嫔妃更让人喜欢。

她爱官家,爱得纯粹自然,爱得热烈奔放,爱得有些任性,缺点也是这么明显,她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丈夫去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让仁宗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需要的男人,在张贵妃这里彻底的放松。而曹皇后是那完美的女子,让人有点不敢接近,仁宗的心里对曹皇后始终有一种隔阂。

刘太后去世以后,仁宗终于可以做主了,可以爱自己所爱,仁宗甚至想立张贵妃为皇后,朝臣们始终认为张贵妃出身低微,坚决反对。曹皇后是将门之女,而那样的家世背景又不得不防外戚做大。

二、底层长大的张贵妃更接地气

后宫有个婢女偷偷与一个士兵好上了,被人告发,婢女向张贵妃求情,张贵妃把这件事向仁宗说了,本着人之常情仁宗也想赦免她。这时曹皇后却穿戴整齐找到仁宗,说一定要杀了她,仁宗说重罚后放了,曹皇后却坚决不同意。仁宗让坐下说,皇后就是不坐。

这样僵持了两个时辰,仁宗只能下令将婢女诛杀。皇帝白天面对朝臣,很多事情要商量着办,回到后宫这样的家事还是做不了主,试问哪个人心里好受得了?

张贵妃幼年丧父,母亲带着她投靠伯父却遭拒绝,后来这个她做了皇帝的宠妃,却能够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想为伯父去谋一个肥差,但因群臣反对只得作罢。聪明的她也是见好就收,没有宠爱继续让皇帝为难。

不知多年对侄女不管不问的伯父,在得知侄女尽心为他争取利益时,是否心中有愧?

经历过苦难的张贵妃,对底层生活很了解,因此更善解人意,更接地气。

三、宋仁宗内心的压抑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是皇太后刘娥身边的宫女,他就是《狸猫换太子》里的主角,所不同的是他的父皇恩准并参与的,虽说太后刘娥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教他读书学习,处理朝政,可她对儿子的管教很严,很多事情仁宗都是做不得的。

仁宗的初恋是王氏女,可太后却说此女过于妖艳,不适合皇帝,转眼让王千金嫁给了自己前夫的儿子,那仁宗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可想而知!

朝政方面刘太后垂帘听政,仁宗的政治抱负和意见统统放一边去,生活上太后做主娶的郭皇后又任性跋扈。

后来又得知这个刘太后并非生母,而生母早已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有谁能知?他内心的压抑,内心的悲痛无人能解。

张贵妃这种挑战传统规矩的感觉,恰似仁宗想做而又做不得的,他一时把张贵妃引为知己的感觉。

张贵妃明面上的瞎胡闹,何尝不是仁宗内心的一种发泄?他内心的委屈与无奈,又有谁能够了解?曹皇后太完美了,母仪天下,可她死守着规矩,一点都不通融,有谁愿意这样木偶一样的感情?时间长了,他独宠张贵妃,允许她胡作非为,给她撑腰,而又见好就收。

让大家恨得牙痒痒的张贵妃,竟能得仁宗专宠,其实背后是大有深意的。

第2个回答  2021-01-27

《清平乐》中,除了北宋时期的文人风采值得注意外,还有宋仁宗的感情线也备受关注。帝妃党,帝后党,乃至帝苗党,都有。在宋仁宗这么多后宫女子中,有备受宠爱的张贵妃,互为知己的曹皇后,亲如家人的苗娘子。

你说,他爱这三个人吗?应该是爱的,正史上张贵妃几乎独享了宋仁宗的恩宠,而每次失意,遭受打击的时候,宋仁宗都会选择曹皇后倾诉,至于苗娘子,更是宋仁宗的亲梅竹马。

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代表了宋仁宗三个时期的挚爱。

第一阶段:代表脆弱宋仁宗的少年阶段

在《清平乐》的一开头,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出处,宋仁宗的两位娘亲的故事。

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顺荣本来是当今太后刘娥的侍女,因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宠爱刘娥,想立刘娥为后却苦于刘娥无嗣。于是,宋真宗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主意,那就是将李顺荣之子转移给刘娥,以此作为立刘娥为后的借口。

就这样,宋仁宗就作为刘娥的儿子顺利地成为了北宋的太子,直至继承皇位。然而,继承皇位后的宋仁宗却还是被八大王告知了真相,于是便出现了《清平乐》一开始的故事。

最终,宋仁宗被晏殊劝解,为了北宋的朝局稳定,没有将此事公诸于众,但是当时的宋仁宗心里依然十分的痛苦。

也是,当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尚在人间,却为了整个天下无法相认,换做是谁都会难受的,更何况当时的宋仁宗年纪还很小。

更为残酷的事情还在后面,李顺荣病危,宋仁宗本想前往查看,却因要主持仪式从而错过了与李顺荣的最后一面。也就是在此时,宋仁宗宠幸了苗娘子。

那个牢牢把持朝政不肯归政于己的女人依旧稳坐太后之位,把持着朝政,而自己的亲生娘亲,自己却连个名分都无法给她,亦无法亲自相见。

他无法不自责,也无法不痛恨当今太后。因此,对于此时的宋仁宗来说,苗娘子是他最后的倚靠。这也是为何宋仁宗认为苗娘子是他亲人的原因。因为对于当时的宋仁宗来说,他是举目无亲,唯有青梅竹马的苗心禾一人了。

第二阶段:明白了太后苦心,懂得了为君之道的宋仁宗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宋仁宗,还是一个稚嫩,无法顶天立地的一国之主的时候,那么太后去世以后,娶了曹皇后的宋仁宗就已经懂了什么是为君之道。

李宸妃死后,宋仁宗遭遇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事情。那就是他曾经十分喜爱的糕点铺,家破人亡了。理由仅仅是因为皇帝喜欢他家的糕点,使得各种相关材料价格高涨,而那家糕点铺家中还有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其用药需要用到其中一味材料。最后,这家糕点铺不堪重负,最后家破人亡。

此时的宋仁宗才意识到,自己是皇帝,是不能有喜怒哀乐的,这件事对他影响重大。

随后,太后刘娥病重,大限将至。宋仁宗如愿以偿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之情,因为相比于之前的甩手掌柜,如今的他要处理好各种的关系,包括自己和太后刘娥的关系。因此,哪怕刘娥想要穿天子服饰祭祖,宋仁宗也不能拒绝,最后只好改变天子服饰,以此行两全之美。

而刘娥死后,爆发出的刘娥非宋仁宗亲生母亲一事,更是逼着宋仁宗要处理好自己和亲生母亲,和养母之间的关系,以此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全皇室体面。

可以说,这一阶段所发生的事情,正在逼迫宋仁宗成长。而曹皇后恰恰就是这一阶段,朝臣们为宋仁宗选的。于是,在新婚之夜,宋仁宗没有去见曹皇后,因为他不爱她,更别说曹皇后是传闻中“貌丑不知祸君”的人。他娶她,只是因为朝臣们需要这么一个皇后。

后面的事实很打脸,曹皇后没有传闻中所说的丑。恰恰相反,这个皇后容貌,才情无不一流。此时的宋仁宗已经喜欢上了这位皇后。只是很可惜,这两位太过矜持,一位敢不留,一位也敢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相知。

比如西夏李元昊自立一事,宋仁宗满心欢喜的想要收复失地,并急忙告诉曹皇后。结果却被曹皇后泼了冷水,以至于最后两个人都很不痛快。

然而,哪怕宋仁宗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也知道曹皇后是对的,因此始终留着曹皇后所绘制的军事图。

宋仁宗和曹皇后这种相互知己的关系,你说不爱吗?我觉得不会。

第三阶段:深感朝臣之苦的宋仁宗

经历过第二阶段的宋仁宗,已经很会做皇帝了。不仅是人民,就连朝臣们也十分满意这位官家。然而,正是因为他太会做皇帝了,一切中规中矩,哪怕心中不惜喜,也要忍着这群朝臣们谏言,所以他很心累。

这时候,张贵妃出现了。张贵妃的出现,不要说那些弹幕,包括我自己,都是不喜的。她好妒,疑心,骄横,刁蛮。一切不美好的词,我都能在她身上找到。

然而,她出现的恰到好处。不知大家记不记得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郭皇后很蠢,也很善妒,也很刁蛮,和张贵妃几乎没什么差别。可是,她却被当时的宋仁宗深深厌恶。

但是眼下,宋仁宗有可爱的女儿,有贴心的妃子,有知心的皇后,却恰恰缺一个可以缓解自己心中疲惫的人。如今的他,只想在回到后宫以后,能够舒缓一下自己疲惫的心。此时,张贵妃的出现,就很合适。

所以,哪怕张贵妃再刁蛮,宋仁宗也由着。

结束语

这三位,只能说在合适的时间,进入了宋仁宗的视野,所以,宋仁宗对这三位,应该都是爱的。

第3个回答  2021-01-25

01

《清平乐》里,宋仁宗最爱的两个女人,最后都是悲剧收场。

宠妃张妼晗,本是舞娘,貌美如花,但是性格直率莽撞,嚣张跋扈,属于自带豪横属性。

宋仁宗从纳张妼晗为妾室开始,就告诉贾婆婆,妼晗是一个单纯的孩子,有些事情她不懂,我也不想让她懂。

宋仁宗觉得,只要张妼晗任性而为就好。所以,张妼晗怀孕时大闹,连皇后都安抚不了,把仁宗从前朝议事中喊了回来,这是宫廷大忌,但是,仁宗也没有怪罪,反而是抱着张妼晗好言安慰。

皇后很生气,但是为了安抚住张妼晗,不得不把精于权谋的贾婆婆召回宫中,仁宗也觉得妼晗不懂事,甚至气到心绞痛,但是也不曾斥责张妼晗。

张妼晗连生三女,连丧三女,当面怼皇后,掌掴徽柔,都已经不是大事了,可是,仁宗还是选择纵容。他说,看到妼晗,我就不忍心。

仁宗的纵容没有给张妼晗带来幸福,反而让她四处树敌,而且因为连失三女开始变得神经质,疑神疑鬼。

只有紧紧抓住仁宗才能找到一点安全感,痛苦到了极点。

后来,身边唯一亲近的贾婆婆也死了,虽然仁宗还是宠着她,可是张妼晗是爱到痴狂的人,她想仁宗的眼里心里都只有她一个人。

02

可是,仁宗告诉她,你要什么我都想办法给你,但是不要找皇后的麻烦。仁宗对徽柔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

有空还会带皇后和娘娘出宫去逛街、参加宴会,张妼晗一颗紧张兮兮的心又开始患得患失,于是,她想要更多东西来证明皇上只爱她。

张妼晗要宫里人都没有的瓷器,要吃穿用度是皇后的二倍不止,要给自己无才无德的伯父要宣徽使得职务。

仁宗答应了,可是一边允诺一边让张妼晗自己回宫休息,一边顶着言官的压力非要让张尧佐做宣徽使,一边只给张尧佐虚职,而且离张妼晗越来越远。

张妼晗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位分、钱财、官职,她想要的是仁宗唯一的、饱满的爱。

所以,最后一次参加宴会,她穿了逾制的奢侈衣服,其实只是像一个孩子,大作大闹都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可是,仁宗还是微笑着说,这件衣服以后别穿了。然后和皇后举杯对饮。

张妼晗回去的时候,在大雨中疯狂舞蹈,她想回到曾经。然后自杀了,仁宗失去了一个真性情、自由自在的张妼晗,就像是失去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追封张妼晗为温成皇后,想借着祭祖的机会去温成庙看看,可还是被欧阳修的进谏拦了回来。

仁宗过温成庙而不入,相比,张妼晗会再一次失望吧。

明明给不了张妼晗全部的爱,却让她做这样的奢望;纵容张妼晗的任性,看似宠冠六宫,可是,给张妼晗树敌颇多,她有没有应付这些的心计,不过是多加罗网,最后困死了妼晗。

03

宋仁宗最爱的徽柔公主,在他一生里,几十年都是唯一活下来的孩子。

仁宗说,不要徽柔学规矩,也不要徽柔有才华,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就好好玩。要徽柔无忧无虑,做大宋最快乐的姑娘。

所以,徽柔单纯得像白玉一样,傻得干干净净。从小娇惯,宠妃敢惹,朝事敢议论,福宁殿想去就去,皇后像顶撞就顶撞。

这个皇宫没有徽柔不敢做的事情。

而且,从小身边没有特别知心得侍女,凡事仰仗怀吉照顾,实则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北宋是一个礼仪规矩很多的朝代,即便是公主下嫁,驸马也还是三妻四妾,哪个大户人家没有内宅私斗。

就连宋仁宗自己都是宠着张妼晗欺负曹皇后。

可是,宋仁宗没有在教育上,为徽柔做一点准备,她应该有一些能力来应付生活。仁宗做的,就是给她无尽的财富,无尽的尊容,可是一个女孩,没有掌控的能力,却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和满朝大臣碎首进谏的非议,真的是好事吗?

不懂得克制收敛,是徽柔最大的错。

想想《知否》里的明兰,在盛家,养在祖母身边,其实可以嚣张跋扈,可是明兰处处收敛,有了好东西,都送给了墨兰、如兰。

即便是祖母请来彭嬷嬷来教规矩,也只说是为了如兰,明兰不过是陪着凑个数。祖母一再说,明兰听课认真,笔记记得清晰,都是因为脑子笨,不想她怎样,不过是没有天赋的。

而林小娘却整天夸自己的女儿,论才情论相貌都是墨兰最好。

彭嬷嬷为此还生气了,祖母才说出实话,明兰没有母亲,院子里的姑娘,一个是嫡女,一个是宠妾的女儿,要是自己百年之后,明兰无依无靠,所以,万不可树敌。

04

明兰官家,大娘子和林小娘都送侍女过去,惹是生非,还不敢随意发落,搅得明兰的院子鸡飞狗跳,可是,明兰一直忍着。

祖母也未曾说话,为明兰出气,最后忍耐到大娘子和林小娘的侍女不知分寸,让主子都忍不了了,才痛痛快快地发落了。

想想徽柔,未曾受过半分这样的教导。

嫁到李家,也只是任性而为,不和李玮圆房,不给婆婆杨氏好脸色,和怀吉出双入对,还不允许怀吉穿内侍的服饰,让满天下都以为怀吉才是驸马。

将利刃交给了别人,自己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爱其子为之计深远,仁宗的宠爱都是鼠目寸光,所以,才会让徽柔傻白甜地面对如狼似虎的杨氏和言官铺天盖地的非议,最后,连皇上都保不住徽柔。

一辈子在李家抑郁而终。

第4个回答  2021-01-27

云散风流岁月迁,君恩曾不减当年。非因掩面留遗爱,自为难忘窈窕贤。
这首诗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温成阁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写的那个备受君恩宠爱的女人,便是宋仁宗的宠妃——温成皇后张氏,也就是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张贵妃。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相比温顺乖巧的苗娘子,端庄贤淑的曹皇后,飞扬跋扈的张贵妃着实不讨人喜,而恰恰就是这位让令人讨厌的张贵妃,却让宋仁宗赵祯爱得无法自拔,而且对之还骄纵非常,相比备受冷落的皇后娘娘,观众们一面心痛的同时,一面纷纷吐槽,你说这个宋仁宗,到底是啥眼光?

那么历史上的张贵妃是否也是如此专宠骄横呢?比起剧中的帝王专宠,历史上的张贵妃其实要比电视剧中更得帝王之心,甚至用真爱来形容两人的感情也毫不为过。

爱情在哪里?

宋仁宗一生有三位皇后,前两位是生前为后,一位是明章皇太后刘娥为其挑选的郭皇后,另一位是宋仁宗废黜郭氏之后的由朝官推荐的曹皇后,而温成皇后张氏则是殁后才追封的。

郭、曹两位皇后都是根红苗正,政治上绝对合格、门第上非常般配的官宦女子,她们自幼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熟悉政治,能够迅速进入皇后这个温良端恭的角色之中。

但这两人在宋仁宗心中,却显然都不是良配,被太后、大臣选中的女子,在进入皇后角色之后,大多陷入了刻板严肃的模式之中,一门心思要匡扶圣君,要母仪天下,然而这种性格对于宋仁宗来讲,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自己既是君王,但同时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老婆嘛,自然还是自己喜欢的好。

刘太后在时,宋仁宗被太后和郭皇后约束着,被迫以国事为重,不敢滥情,然而当刘太后去世、郭皇后被废之后,宋仁宗就开始飘了。
爱情在哪里?没有压力的宋仁宗开启了感情的春潮,张美人、尚美人、杨美人、苗德容,群芳争艳,然而就在此时,宋仁宗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却偶然邂逅了十六岁的张氏。

自此,一见倾情,再也无法割舍。

帝王苑,寂寞深宫冷

要说爱情这个东西吧,确实很有意思。
宋仁宗的爸爸宋真宗当年就是一个情种,年轻时对街上摇拨浪鼓的刘娥一见倾心,在老爹赵光义反对的情况下,还依然顶住压力与刘娥私下往来了十五年,在王府内正妻、姬妾环绕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始终顾念一人,着实难得。

而这种痴念的爱情基因,最后也遗传给了宋真宗的儿子赵祯。

宋仁宗十三岁即皇帝位,还是心性未熟之年,却要板起脸,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对朝廷大臣、处理军国大事,还要在太后面前表现得举止有方、虚心谦逊。深深的宫苑之中,没有玩伴,没有知心之人,连自己最熟悉的张茂则,也在自己面前,开始不由地瑟瑟发抖了。

寂寞,无限的寂寞,这深深的宫苑,锁闭了宋仁宗的孩童天性,让其提前成熟的同时,也过早的失去了那份真性情,众人都视其为九五至尊,然而谁能知道,这一袭皇衫之下,宋仁宗那无限的渴望。

我想遇到一个我喜欢的女人,这个女人要与宫中其他的女人都不一样。

也许他的心声被上天听到了,于是让宋仁宗遇到了张氏,多少年后,宋仁宗依然记得,那场宴会之上,那个如同仙女般曼妙的女子,让人一见着迷。

同是天涯沦落人

张氏那年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已经是一位心性坚韧的女孩儿了,比起赵祯自幼衣食无忧的生活来,张氏的经历,确实不是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张氏原本出生于一个书香仕宦之家,祖父张隶,父亲张尧封都是进士及第,母亲曹氏也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原本年幼的张氏也曾拥有过幸福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在其八岁那年,彻底改变了。

那一年,张氏的父亲,张尧封去世了,家里的天塌了。

无父何怙?失去经济依靠的曹氏带着女儿投奔小叔张尧佐家,却被无情拒绝,有时候,亲情在现实面前,也经不起现实的丝毫考验。
在古代,一个寡妇单靠自身力量过活,很难,因此不少人选择了改嫁,而带着拖油瓶又不容易找到好的人家,于是曹氏便狠狠心,将女儿卖到了齐国大长公主府内为婢,年幼的张氏从一名官宦小姐,变为了一名卑微的舞姬。
天堂沦为地狱,命运若是残酷起来,獠牙更是分外锋利。

年幼的张氏进入公主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舞姬,接受严格的训练,在底层人的生活中,努力挣扎存活,这里没有亲人,没有任何关怀。

我活着,只是因为我坚持。
张氏将自己封入寒冰,直到她遇到了那个能够融化她的男人——宋仁宗,那一天,在宴会之上,张氏感到了那道炙热的目光,让她心内不由地悸动起来。

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

宠冠后宫十四年

帝王恩泽,雨露共沾,后宫妃嫔众多,谁不想获得帝王的专宠,如果像《清平乐》中那样骄纵,估计历史上的张氏根本等不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
自幼悲惨际遇,使得张氏在下层生活中学会了迎合和圆滑,学会了忍耐和退让。
她出身卑微,但乖巧聪慧,而且对宋仁宗有着天然的依赖,他不是她的唯一,但她只能依靠他。

命运对自己虽然残酷,但最终给了自己一次机会,她要死死抓住这次机会。

张氏不像宫内的妃嫔,被诸多宫规约束,有那么多礼仪束缚,她就是个舞姬,让官家开心,让官家欢喜,这就行了。
《清平乐》中有这么一句话,张氏曾说,哪怕要我的心头血,我也愿意。

谁能抵挡这么炙热的真情呢?

宋仁宗第一次感到,这宫内,抛却身份和权力,有一个人真心真意地对他好,这个清冷的宫苑之内,也有了一丝温暖的感觉。
同时与电视剧中的张氏不同,历史上的张氏生活朴素,极符宋代后宫清简之风,这也让宋仁宗感到,面前的这个女子,很识大体。

素竹漆床,黄绢缘席,黄隔织褥。帝御飞白书温成影帐牌,才二尺许,朱漆金字而已。

从康定元年正五品才人,到庆历元年正四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二品修媛,一年多的时间,张氏连升三级,创下了北宋后宫嫔妃升迁的记录,而且在四年时间内,张氏连续生下了三个公主,这种生育频率,确实在宋仁宗时期,非常少见。

爱一个人,总是想给她最好的东西,而宋仁宗能够给予张氏最好的,莫过于后位。

但当其想实施这个想法的时候,才发现,有些困难,因为当时的皇后曹氏,贤名在外,朝廷内外无不赞誉,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一次废后的不良记录,群臣们也盯得确实很紧。

立后的压力

为了爱情,宋仁宗还是决定,试一把。
宋仁宗为了立张氏为后,真可是费尽了心思,先将张氏的亲戚,母亲的族人,同父异母兄弟,同母异父兄弟,包括当初跟张氏有仇的叔叔,凡是跟张氏沾边的,都被封赏提拔,使得张氏一族在外朝有了一定的力量。

皇祐元年正月,张尧佐除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提举在京诸司库务; 三月,权三司使; 九月,除礼部侍郎、三司使。

同时提拔亲近、赞同张氏的大臣,如文彦博被提拔为宰相,要知道,上次郭皇后被废,就是自己跟宰相吕夷简一起联手,才最终挡住了台谏的压力,办成大事的。

明镐讨王则未克,上甚忧之,语妃曰: ‘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者,日日上殿何益。’妃密令人语彦博。翼日,彦博入对,乞身往破贼,上大喜,彦博至恩州十数日,贼果平,即军中拜相。

同时还借后宫失火一事,不仅没有给予临机果断处置的皇后褒奖,反而封赏张氏护驾有功,而且还散布皇后与失火有关的阴谋论,意图诋毁皇后的名声,为废后造舆论。

宫廷之变,美人张氏有扈跸功。

被夫君一直排挤,不得不说,曹皇后的这个皇后,当得真是相当憋屈。
即便宋仁宗这么忙乎,费尽了心思,却依然没有成功,无故废后,而且接二连三,这种事情让台谏大臣们出离愤怒了,从包拯的当面指责,唾沫都溅到仁宗脸上,到文彦博被群臣攻击,最后黯然离开朝堂,宋仁宗为张氏立后的努力,最终付诸东流。
而张氏知道立后失败之后,她没有气愤和发脾气,反而她领着自己的宫人,前去迎拜宋仁宗,官家辛苦,你的心意,我已经知道了,成不成无所谓,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你真的在乎我,这种情商,宋仁宗真是不喜欢都难。

张氏感觉很幸福,她觉得老天毕竟还是待她不薄的,然她不知道,这个幸福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此恨绵绵无绝期

至和元年正月,北宋汴梁皇城之内,一片悲戚,宋仁宗看着咽气了的张贵妃,悲痛得说不出话。
你活着,他们都反对你为皇后,如今你死了,他们还要反对,我不听,我再也忍不了了。

在张贵妃的葬礼上,宋仁宗彻底爆发了,什么规制,什么不合礼仪,我就是要以皇后规制葬她,我就是要追封她为皇后,我就是要为她辍朝七日,你们跟我谈规制,谁能知道我内心有多痛苦,多崩溃?

倔强的宋仁宗下令,近臣宗室全部都来皇仪殿凭吊张氏,宰臣梁适奉温成皇后谥册于皇仪殿。
史载,皇仪殿的吊丧场面非常壮观,“诸宫之亲,朝夕聚众,縗裳千人,号泣逾月。

巩洛园陵启,函关卤簿闻,素车迎紫气,灵鑖度青云,歌欲传长恨,人将问少君,明年贺元日,无复绣衣熏。

看着温成皇后的灵车缓缓离去,站在城头的宋仁宗心如死灰,这宫内从此再也没有昔日的颜色,一切仿佛肃如寒冬。

张氏去世后,宋仁宗在宫内思念非常,第二年他想借着朝谒宣祖神御殿之际,去温成皇后陵庙看望张氏,快一周年了,日子过得如此快,但朕更想你了。

然而臣子们却纷纷上书阻拦,哪有皇帝去给皇后烧周年纸的,而且你打着去看你爹的口号,去看望张氏,不厚道了吧?在臣子们的阻拦之下,宋仁宗最终没有去温成陵庙,在路过附近之时,宋仁宗揭开车撵帘子,看了看温成陵的方向,长长叹了口气,天子,万事不自由。

张氏虽然走了,但她所居住的温成阁却被宋仁宗保留了下来,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窗一户都是张氏在时模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宋仁宗时常会来这里独居,每年节日,也会让大臣们写温成阁相关的词,以此追思温成皇后之昔。

宋仁宗坐在这里,看着夕阳渐下,看着黑暗最终掩上了女墙,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听到张娘子的那句熟悉的话,该掌灯了。

嘉佑八年,宋仁宗离开了人世,也许他走时并不痛苦,弥留之际,他甚至有些期待,在那边,应该就能见到张氏了吧,她一定在等我,等我好久了。

宋仁宗和张氏这段恋情,从朝臣到民间都不看好,但最终宋仁宗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才是爱得深,爱得义无反顾,朝臣们或许还不认可,但皇室之内的人或许能理解的了,特别是每个被困在皇城之内的皇帝。

熙宁五年,有大臣建议温成皇后按理不当有忌,建议罢温成皇后忌日,宋神宗答道,仁宗朝所行,日月未远,朕所不忍。
也许,只有天子才能理解,为何宋仁宗会那么爱那个世人不喜的张皇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