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馒头发好了上锅蒸,熟了一看,中间有个成了死面坨?

如题所述

馒头也叫做馍,对于很多北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主食,虽然米饭也特别香糯可口,但几顿饭不吃馒头就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所以这次我们就来分享解答一下这个蒸馒头变死面坨的问题,正好年关将至,大家也可以准备起来,就算图一个“蒸蒸日上”的彩头也是好的。

为什么馒头发好了上锅蒸,熟了一看,中间有个成了死面坨?


在我的家乡有童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坐一宿”,可见蒸馒头一度是与除夕守岁同样重要的大事。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主持一家生活的妈妈每次蒸出非常棒的馒头,那也是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但是偶尔难免蒸馒头也会有不成功的情况发生,其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就是有些馒头变成好像死面坨坨一样的情况,更让人挠头想不通的是有时候并非整屉馒头都出问题,其他馒头都好好的,只有那么一两个皱巴巴的缩成一团,所以也更让人费解。


于是在民间有人称之为“鬼捏馍”,从这个名字里也能看出一些玄幻色彩的意味,但事实肯定不是这种堪称灵异的原因。真正导致个别馒头皱缩不膨胀、好像死面疙瘩一样的原因有好几种,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排查一下。


原因之一:揉碱不均


这个因素只会发生在老面馒头上,因为用老面作为发酵源处理面团的时候,虽然会因为菌群的复杂产生更丰富的风味,但是与此同时老面中的乳酸菌也会让面团带有较强的酸味,所以在发酵结束之后需要揉碱进去中和掉。


但是如果碱没有揉匀的话,就会导致面团内部有的地方碱多有的地方减少,等分割成馒头坯去蒸制的时候,碱多的馒头就发黄、不膨胀。


如果其它馒头多少有些黄色斑纹似的花碱痕迹,或者是其他馒头尝起来有点酸味,亦或者是外皮开裂干燥,那么就可能是这种情况导致的。由于碱面没有被揉匀,变成死面坨坨的那个馒头胚子里的碱太多了,导致它被碱“烧”成了死面的。


原因之二:锅具问题


这是被很多人都忽略掉的原因,尤其是蒸馒头经验比较少的时候,很可能会想不到是蒸锅带来的影响才导致个别馒头皱缩的。


在大火蒸制的时候锅内的沸水会不断的汽化升腾,穿过笼屉来给馒头加热,再进一步上升就会接触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然后在锅盖内壁上凝结成蒸馏水,顺着倾斜光滑的锅盖内部滑落到边缘重新落入锅中。


但是,如果锅盖内部没有刷干净,或者是比较老旧的锅盖内部有些变形,总之就是锅盖里面不光滑了,那么这些温度很高的蒸馏水就会在锅盖内部不干净或者变形的地方凝结,然后直接滴落下去。这样一来下面的馒头坯就被炙热的蒸馏水给打湿、烫熟了,自然就失去了膨胀、蓬松的可能性,蒸好开锅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其他馒头好好的,只有个别的这一两个皱巴巴的好似一个死面坨坨。


原因之三:蒸锅内加水过量

这种原因导致的馒头皱缩、变死面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只可能会发生在新手制作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原本就不太下厨做饭的人。

这些人总有一些常见的顾虑,比如炒肉怕炒不熟、下盐怕少了没咸淡,在蒸馒头的时候可能就会怕万一水不够锅被烧干,所以可能就会因此加特别多的水在蒸锅里,觉得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但蒸锅里的水量太多的话,如果再加上蒸制的火力偏大,就会发生沸腾翻滚的沸水直接喷溅到笼屉上馒头坯的情况。如此一来尤其是偏中间的那个馒头坯最容易被沸水溅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个馒头还没来得及彻底膨胀起来,就已经被沸水给烫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5
一,蒸好的馒头立即揭开锅盖,是造成馒头成死面坨的主要原因,曾做过实验对比,第一锅蒸熟的馒头,关火时先把锅盖揭开一条缝,让热气跑出来,然后焖5分钟再开盖,结果,馒头全部蓬松萱软,没有出现死面坨的状况第二锅和第三锅反道而其行,蒸好后马上开盖,然后就出现了一到两个瘪了的馒头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热胀冷缩在作祟,馒头蒸熟关火时,锅内的温度很高,马上打开锅盖,外部的气温低,尤其是现在大冬天,所以馒头遇到冷空气,就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21-02-15
不是因为你做的馒头没有蒸熟,而是因为你在揉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揉面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把面团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直到它不粘手为止。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你在揉面的时候水放的过多,导致面团很稀很稀,虽然他面团可以发酵好,但是在上过蒸的过程中,它就是一团糊,所以他就会出现上锅蒸的时候,外面变得松软,里面还是一个死面团。建议你下次再做馒头的时候,把面团的水手放一点,把它揉成一个光滑不粘手的棉花,这样子,你做出来的馒头就会非常的好吃。
第3个回答  2021-02-15
馒头如果蒸出来中间有面疙瘩,可能是温度没有控制好,用大火蒸半个小时以上,将馒头蒸熟透。也可能是面团和得太硬,蒸不透。